新浪新闻

报告发布:自由提问

报告发布:自由提问
2013年01月08日 15:16 新浪公益

  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2年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财劲其用,追求卓越”,出席年会的共有316 家机构,共500余人。以下为自由提问时间现场实录。

  主持人:因为今天做了主持人不能太逾时,主办单位告诉我接受两位提问,两位提问完以后我做点评,胡红秘书长代表基金会做点评,我们现在就开始提问。

  提问1:主持人好,朱老师好,我是学会杂志社的,我们对基金会也很关注。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也写过一个文章,我说基金会需要一个公共的平台,一个大基金会能够联络很多很多小基金会。我在前几年去德国访问的时候,德国一个科学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本身是一个大基金会,但它下面联合着400 多家的小基金会,大家汇在一起,一些资源能够集中使用,互相调剂、信息共享、员工培训,包括一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大基金会帮助小基金会做这些事情。在我们这里有没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呢?我先提这个问题,谢谢。

  朱健刚:这个是我们最后的一个建议,要形成这样的一个策略联盟,能够让基金会更多的交流学习。因为基金会的合作非常有利于基金会去做资助,我们已经有非常重要的数据来展示。其实已经出现了像基金会中心网,今天我们这个总裁还有我们这个领导都在,基金会中心网就可能以这种方式来往前发展,确实是现在正在往这个方向在做,包括这个基金会论坛。

  提问2:主持人好,朱健刚先生,您好!我是来自可持续发展生态协会的项目官员。我有一个问题,主要是您刚才在介绍当中提到,目前非公募基金会还是以项目运作型为主,而不是资助型,这个跟我的一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从一个国际的发展趋势上来说基金会本身应该做以项目资助为主的一个功能。您能不能再进一步的解释,为什么?

  朱健刚:对,这里面杨团老师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有很多NGO 很难注册,有些NGO 就直接用基金会的方式来注册,这是一个原因。也有一些它是事业单位发起,它本身就是为它自己服务,为它自己相关的工作来服务,所以这方面一下子产生了一个我们称为中国特色的一个部分。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基金会都一定要走资助的道路,这个是可以讨论的,我们觉得现在还不是特别的明确。事实上,也有一些基金会比如说,江老师你们台湾也有很多基金会也是运作型的基金会。但是,我们这个论坛,我们的组委会还有自己的研究,我们觉得资助是一个更好的有效公益的道路,希望有更多的基金会能够加入到资助的道路上来。

  主持人:提问提的很精彩,回答也非常精彩,因为朱老师还有一些话要说,所以我刚又到台下跟主办单位争取三个发问机会。我想主持人应该是站在大家的角度,就争取到杨团教授的发言,杨教授发言通常是提问三个问题,我想先提一个问题就好了,谢谢。

  杨团:很精彩的数据分析,但我希望你能不能把最高的一层和最低的一层撇去,然后专门讲讲中间的一层。最高的一层我是指的高校基金会,而且这些高校基金会大量是公办的,它们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是很有目的的,甚至是在补偿政府或者说是弥补政府给它们财政拨款的不足。最低的一块是你讲的45%和50%,它的收入是200 万以下,它支出是166 万是50%,这实际上是比较低的一块,也就是刚才所说到的它们是民非或者是社团。但是,由于基金会的一些重要的政策所以它们进入了基金会,它们大量是没有资金的,它们是靠筹款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所以它们当然要项目制。所以你如果不把这一层和这一层去掉我们看到的非公募基金会就模模糊糊,实际上我们重要的是要把中间层的这部分基金会怎么带起来,看它们的问题,然后怎么解决它们的问题。

  朱健刚:谢谢,非常明确地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一个模糊状态给大家揭示出来。我们在这个研究中试图去掉高收入的基金会,因为一用平均值就发现跟我们实际遇到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尽量是把这一类的高校的基金会,事业单位发起的基金会去掉,然后用中位值的概念来看。大部分的基金会是去掉那个以后就展现出筹资规模很小,资金使用很弱的一个状况,但是我们还没有把那些因为注册不了民非而变的基金会去掉。我们有一个矛盾,因为作为研究来讲我们不能讲基金会只做资助,尤其是台湾的体验让我们看到很多基金会它其实就是NGO,也在做运作,但它就是用基金会的名义来运作的。所以我们在这个研究中就没有把它剔除出去,我们认为基金会可能不仅仅只做资助,真的有些基金会就是做运营型的基金会,也可能是它多元的一种发展模式,所以我们还没有把这个去掉,我们下一步会再甄别一下。

  杨团:说一下,不是剔除,而是分类,现在目前情况下这三类都存在,但是重点的掌握的中间层这部分基金会的情况。

  朱健刚:非常感谢,我们要再做一个分类。

  主持人:刚刚杨团教授后面追问了也算是第一个问题之一,不算是第二个问题。朱健刚教授回答非常好,他的意思是说还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工作,因为您的问题使他严重犯了自卑,更加显得明天应该还要继续执行中山大学在做的大学研究计划。

  提问3:主持人好,朱老师,您好!我想问您具体的问题,我是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的,看了您的研究报告,我们的这种情况报告里面没有,我想问一下。我们单位是面向地质各行业,地质行业是工业机构,是以非营利性工业科研机构为目的的,最初募集了三千万,按照章程的规定,每两年对地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奖,大概颁奖奖金150 万左右。我们募集了五次以后就没有每年固定的收入,没有人捐款,我们只能靠银行的利息比较保守的方式。基金会章程要求我们本金不动,主要靠利息来颁奖,我们这两年靠利息进行投资,靠银行理财也只够颁奖用。现在有一个规定,我们不在颁奖年的时候花的支出金额要达到8%,不是颁奖年的话我们不能动母金,就不能花,花了你就年检就不合格,不合格的话各种事情就有很多的困难,希望您提出特别好的建议。我们是本金不能动,只能靠利息,利息是比较保守的,利息有限,而且也不是每年都有固定的捐款。

  朱健刚:这个确实很难给你提供一个非常明确的某个基金会应该怎么办的建议,也许徐永光老师待会儿会讲一讲,他是最善于出招了,告诉你改革就从违法开始。我的观点是你是属于典型的事业单位发起的基金会,相对来说很不独立,一方面它有很多的利益牵扯到你这个事业单位,所以你们可能在投资上比较保守,就主要靠利息。这个是不是要突破一点,大胆地做一些新的投资,当然也要保证风险安全,保证领导的政治生命。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看可能只有徐永光老师能回答你。

  主持人:谢谢朱健刚教授,他现在已经不是发表人,现在是主持人。我刚才本来意思是说要请何道峰先生来解答,但是现在他想介绍徐永光先生,那就徐永光先生回答好了,私下里解决一下。现在还可以提一个问题。

  提问4:我想问一下朱健刚教授,我是来自华夏人基金会,同时我也是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的副总裁。你的报告我关注了,去年的论坛上有一个专题就讲咱们这次的主题“财劲其用”,我想问的是你刚刚讲的投资都比较保守,我们自己的基金会,我是秘书长我也非常保守,我个人的钱和我们商业的钱,投资是可以承担亏损的。曾经我跟徐永光老师请教,就是我的理解,尤其像我们新的基金会是不能够亏欠的,在那个报告里我没有看到,我不知道接下来到底我们这种公益的基金会,它怎么样扶植才能保值增值?按您作为一个专业研究借鉴国际的,应该非常简单的给我介绍一下做什么样的投资能够有投资增值的机会,谢谢。

  朱健刚:这两天的会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好几个分论坛。我股票一般都是亏本的,但是国外的经验一般来讲会委托专业的资金运作公司来做一种保底的投资。

  提问5:朱教授好,大家好!我想再咨询一点,因为朱教授见过很多类型的基金会,是否大部分的基金会都是属于把资金捐出去的公益的方式?无论是项目的运作还是捐给NGO 组织做项目。比如说像我们是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我们的资金是作为公益借款借给青年创业者,他们要在三年期当中分月每月偿还,三年全部还回来。我们在运作当中就出现这个问题,民政部不认这个是捐赠,在我们平常的运作过程当中每年到年底的时候它这个支出不算10%的管理经费的基数,这是让我们非常困惑的,所以也想问一下您有没有类似的基金会,他们是怎么做账的?谢谢!

  朱健刚:这个更加的敏感,可能只有何道峰副会长能够回答,我也不认为这个是资助。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知道在座还有很多人有问题,反正这两天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相互交流。

  主持人要把握时间,因为志愿者一直提醒说还剩三分钟,还剩一分钟,所以加的一个提问先暂时搁一下。

  我们现在进行最后的点评,因为我是主持人兼点评,所以我想我的时间要把握一点,我要把多一点时间留给凯风公益基金会胡红秘书长。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