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准留学生做公益:以公益为名争取申请筹码

准留学生做公益:以公益为名争取申请筹码
2012年12月18日 10:26 新浪网

  每年12月,是那些意欲攻读国外大学的准留学生们最繁忙的时候,欧美各高校的申请时间眼看就要截止,除了一张高分英语成绩单,在这之前攒上一份漂亮的个人履历恐怕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值得玩味的现象是,以前标榜申请者个性的个人履历,现在在国内高中生之间也有了“固定模式”可循:公益活动、实习经历、比赛获奖,还有组织活动表现出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所有这些都跟一道道填空题一样,变成了大多数准留学生攒积的经历。本来被国外高校视为社会责任感体现的公益活动,如今也披上了功利的外衣,以公益为名、争取申请筹码为实的走过场“献爱心”正在准留学生中蔓延。

  为了“履历”去做公益已不是新鲜事

  今年14岁的深圳中学生黎晴(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最近刚刚从粤西的某个偏远小镇支教回来,喜爱研究历史的他在当地小学上了两周历史课,还带去不少文具和生活必需品发给小朋友,返深的那天,小学生们在校门口目送,回想起那种离别的场景,黎晴也被深深触动,但当被问到“你这次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14岁小孩的回答却令人大吃一惊,“这下申请美国高中有东西可写了”。其实,在深圳中学圈的准留学生中,像黎晴这样为“经历”去做公益的绝不仅仅是孤例。

  目前就读于翠园中学的高二学生陈琳也在准备美国的大学申请工作,据她表示,就自己接触的准留学生而言,为了留学刻意去做公益的同学大有人在。“近的是去粤西、粤北,远的甚至还跑去贵州、甘肃、青海。在申请出国的同学都去做公益的时候,你不做就会少了点什么。大家会担心自己的简历拼不过别人。”而在深圳中学高二学生牛上元看来,“很多同学可能平时对公益活动并不热衷,但在准备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会有培训机构老师或者学长们告诉他们,公益活动会增加申请筹码,于是大家都一窝蜂地跑去支教、献爱心,就跟走过场一样,这些活动最后只会变成陈述里的一行字,并没有转变为他们内心的东西。”

  有学校甚至专门为出国班学生组织公益活动

  据金吉列资深美国留学顾问李寒宇表示,通常美国的名牌高校都十分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成为他们经常考量的要素,而在大多数中学生身上,这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最直接的就是对公益活动的参与,于是在功利和从众心理的促使下,走过场的“公益之举”愈演愈烈。据了解,在深圳不少学校的国际部,甚至还有为准留学生专门组织的公益活动机会:最正常的是搜集本市一些公益活动信息告知国际班学生,凭个人意愿报名参加;其次“小儿科”的是组织准留学生学生到社区中心辅导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小孩;更高级的则是兴师动众联系甘肃、青海等地的贫困学校,千里迢迢组织出国班学生跑去支教。而这些最后都会被转化为留学申请文书上一段漂亮的个人陈述。

  身处准留学生圈子的陈琳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很多美国学校看学生活动能力是多方面的,公益、社团、才艺都要兼顾,这就相当于填空题,哪里缺就补哪里。而与带着功利目的去做慈善相比,有时候留学圈里的不诚实更加令人痛心,比如高中成绩(GPA)是可以改的,文书是可以请人代写的。你会被带着走,无法抗拒。”

  专家认为学生功利倾向是整个社会语境作用的结果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社会学教授于长江认为,这种功利倾向的低龄化其实是当下整个中国社会语境作用的结果。“每一个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体语境就是功利的,那这些孩子的做法只不过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如此,也就无可指摘。”于长江认为,当下中国的教育模式,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功利教育,“小孩从幼儿园开始,上什么价位幼儿园,之后上什么培训班,从小接触的价值、理念就是与功利相关。”为此,于长江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目前这批要留学的孩子们是在利用西方的道德价值伦理在做事情,但如果真的到了西方的价值社会,他们还如此行事,必定会吃亏。”启德留学深圳分公司的资深留学专家周素琼就表示,“申请者的综合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不能仅仅为了申请名校就临时抱佛脚,象征性地参加一些,如果这些公益活动最终没有转化为自己心里价值的认同,即便在面试过程也会被暴露无遗,而这也是名校录取时最不喜欢看到的情况。”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不少准留学生也开始慢慢觉醒,“除了公益,也许你找到适合自己内心的活动形式更为重要。”牛上元就很坚定地向记者表示,“自己绝不会为了出国而去做并不热衷的事情。”而对于陈琳而言,公益从来就不是一次“运动”,去年还未产生出国想法的她就参与了深圳大运的志愿者工作,“因为看到那些大运U站有时候无人照顾很可怜。”也慢慢开始有更多的出国学生,把公益真正融入自己身边可触及的人群。一名高二女生曾长期在居住的社区担任义工,目的就是改善现代都市社区邻里的冷漠关系;而就读于纽约某私立高中的权相宇,则为了更好在美国人面前解释自己的国家,利用寒暑假时间四处调研支教,早早拿到总统奖学金的她坦言:“我不需要为了升学去做这些事情,我只是想了解自己的国家。”最终证明,这种踏踏实实发自内心的公益活动往往比走过场更为“讨巧”,它们带给准留学生的或许是一辈子都深受影响的普世价值观认同。

  采写:南都记者 晏婵婵

  图片:东方IC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