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华硕5年建成1000座公益科普图书室

华硕5年建成1000座公益科普图书室
2012年12月11日 10:54 新浪公益

  在2008至2012年间,华硕累计投入了价值5000万元的书籍和设备,在全国建起了1000个“华硕科普图书室”。除了通过图书室建设送去图书和电脑设备以外,华硕还继续发挥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追踪国际信息科技动态,不断更新信息化科普内容,并积极邀请业内专家举办讲座,将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各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大人力投入力度,为更多地区的群众义务诊断电脑的故障和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电脑进行学习和工作,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

  1000座“华硕科普图书室”,犹如1000做科普的灯塔,遍布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受惠人群665万,影响人群超过3000万。不论是广西、西藏的边防线上,还是四川大凉山海拔2800多米的悬崖上的“天梯小学”,华硕科普图书室都送去了知识与希望。

  五年一诺 千座公益科普图书室落地生根

  华硕,作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以3C技术导向植根中国发展,源源不断地通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分享,推动社会前行。从2008年起,中国科协和华硕电脑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基础科普设施和科普资源建设,共同实施了“华硕科普图书室”这项公益科普共建工作。

  “华硕科普图书室”活动中,华硕为每一个科普图书室捐赠科普及实用技术图书以及用于图书管理的电脑和打印机设备。除了积极捐赠科普图书室以外,华硕还继续发挥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追踪国际信息科技动态,不断更新信息化科普内容,并积极邀请业内专家举办讲座,将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各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大人力投入力度,为更多地区的群众义务诊断电脑的故障和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电脑进行学习和工作,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

  图书室落成地区涵盖了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获奖单位、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等地。在华硕电脑中国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郑威女士的带领下,华硕的工作人员先后深入黑、吉、辽、蒙、冀、鲁、陕、湘、赣、川等省市,开展了捐赠爱心图书馆、捐赠电脑社保、开展免费信息科技讲座等大量具体工作,为以后的科普活动积累了宝贵的活动组织实施经验。

  我们看到:在一座座乡村,乡亲们农忙后有了个补充农技知识,解决生产难题的好去处;无论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希望小学,还是大凉山麻风村小学,科普图书室让孩子们更好地看中国,看世界,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点燃了他们求知奋进的理想。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天梯小学的李桂林老师,用质朴的感谢话语,表达了对‘华硕科普图书室’项目的感激之情:“由中国科协、华硕集团捐赠给学校的‘华硕科普图书室’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脑和书籍,学习到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还能回家做家长的老师,这对我们非常有意义。”

  科普先行 树立社会公益典范

  作为《财富》500强中的高科技IT企业,华硕积极推进“绿色科技”,致力于“缩短数位鸿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华硕在电磁辐射、人体工学、节能、电气安全性、资源回收以及有害物控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巨资设立的六座国际级电磁波实验室中的严苛要求下,华硕是全球第一家获得TCO'99环保认证的笔记本电脑厂商,也是中国笔记本电脑厂商中第一个通过欧盟RoHS环保认证的企业。

  作为科普先行者,华硕集团与中国科协共建“华硕科普图书室”项目,为企业社会公民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科普建设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在持续推进科普图书室硬件建设的同时,华硕也注意到农村等地的基层群众普遍存在不懂电脑,不会用电脑的实际状况。提升技能,授之以渔,华硕从2009年起展开“你的行动 中国的未来”华硕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行动,发动并培养最俱创造力的大学生进行IT应用知识的基层科普。四年来这支中国大科普行动中的新生力量,在中国科协科普部的组织和帮助下,已深入全国5000多个村庄,开展两千多场场信息服务讲座,直接培训农民等基层群众30余万人,影响人群超过百万,在促进科普下乡工作的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方面起到了有效助力。

  社会公益研究学者认为,通过“华硕科普图书室”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完成了爱心的传递,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了科技致富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为企业社会公民参与国家科普信息化建设,树立了模范带头作用。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