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注重“爱心考察”更该培育“爱心环境”

注重“爱心考察”更该培育“爱心环境”
2012年11月12日 09:30 华西都市报

  毕晓哲

  贵州省教育厅于近日发文要求,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师范生招生录取中,要将热爱儿童和教师职业素养作为录取的首要条件。同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完善教师录用制度,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新进教师的思想品德和爱心考察,并作为录用的前提条件。(相关报道见今日《贵州都市报》)

  在时下幼师“虐童”事件偶有发生的当下,贵州省出台相关《通知》要求将“爱心考察”当成幼师准入的前提条件,其善意值得肯定。然而,一个决定幼师准入的“爱心考察”能否真正“管用”,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国内幼师数量整体不足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媒体报道指出,当前幼教师资的匮乏,甚至比幼儿园数量的不足还要严重。《新京报》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培养幼师的学校和专业很少,每年的毕业生都会遭到“哄抢”,但仍是杯水车薪。发达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些边远地方和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是幼师数量严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多了一项“爱心考察”,这样的“爱心考察”本身就面临执行疏漏的风险。日前浙江温岭的教师虐待儿童事件,该幼儿园未必没有对这位幼师进行过“师德考察”,只不过是严重缺人之下“降低”了标准而已。

  其二,“爱心”该怎样考察?如果说一些应聘者或报考者有明显的“前科”记载,考察起来比较简单。问题是,有否“爱心”往往难以直接用一个标准来证明,被考察者说自己有“爱心”,考察单位又如何证明人家“有没有爱心”?如果一个“爱心考察”并不存在一个方便操作的“标准”,那么,实践效果也会存疑。

  在笔者看来,决定一名幼师有没有“爱心”的关键因素,在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制约。一名幼师即使性格相对暴躁些,如果制约机制是到位的,如日常的监督管理,又如提高幼师的待遇和岗位福利。在受到严格约束和岗位优益的吸引之下,幼师们自然会充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良心理因素也会消弥。如果“环境”是不良的,工资待遇低下、岗位朝不保夕,偏偏让一名幼师充满“爱心”、爱岗敬业,这本身也不靠谱。考察幼师“爱心”,必须有一整套配套性制度,尤其是幼师的工作岗位、福利情况和外部监督等方方面面的改变和重视,并提供一个滋养爱心的环境,也许比考察爱心更为重要。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