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美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启示

美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启示
2012年11月05日 09:53 中国青年报

  美国:ESCO产业方兴未艾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水资源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系统性危机。地球上大量资源的减少,跟大量消费有关,而生产的全球化造成了发达国家的消费产品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贫富差距不仅是经济收入上的差距,而且包括生态环境上的差距。这些更加凸显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美国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突出,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企业和社区群体就开始重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把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新的行业、新的企业、新的工作机会不断涌现。比如,华盛顿州目前有4.7万个绿色工作岗位,都跟可持续发展有关,从2005~2010年,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工作岗位增加了13倍。

  美国是世界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的发源地。从1954年贝尔实验室的Chapin等研究人员开发出能量转换效率4.5%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至今,美国一直位于世界光伏技术进步和商业化的前列。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美国国家光伏发展计划、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实施以及日本、欧洲光伏应用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美国光伏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并继续引领世界光伏产业朝着转换效率更高、制造成本更低的方向前进。

  美国是ESCO(节能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十分支持ESCO的发展。带头与ESCO开展合作,推进500多万座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指导客户与ESCO合作,规范行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政策,鼓励向节能公司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投资,利用基金向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债权投资或股权投资。

  美国绿色建材业发展也很迅速。随着绿色建筑在美国的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市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达到279亿美元的产值规模。共有超过500家美国公司,其中包括许多财富500强公司,参与了绿色建材的生产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可持续发展。

  比如,联合利华是世界百强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20家纸业公司之一。联合利华是全球第一家对外宣布可持续发展计划的企业。计划有3部分,到2020年对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减少50%;利用联合利华的产品帮助10亿人改善他们的健康水平;所有来自农业的原材料都100%符合可持续的标准。沃尔玛、通用电器等大企业广泛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此每年在用电方面节省10%~20%的费用支出。

  中国:三重底线义务向三重价值创造的跨越

  从美国的实践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经历的过程,而不是目的地。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第一要事来抓,强化从经济、环境、社会三重底线义务向三重价值创造的跨越。

  要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强化政府主导。通过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设计,完善法律体系和政策激励,建立产业发展标准和行业规程。强化企业主体。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励这个支点,用市场机制这个杠杆,撬动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强化社会主动。通过宣传引导、政府管制和政策激励,改变公众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培养绿色消费理念,激发公众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要统筹拓能、用能、节能。着力拓展能面。就是立体式拓能。对一些资源型城市来讲,必须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能源,发展煤电、深煤产业;更要超越能源,发展再生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能力。就是集约化用能。坚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变“源字头”为“品字头”,变“单路径”为“多路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激发产业“雁阵效应”。着力提高能效,就是标准化节能。在激励政策上,建立包括补贴、税收减免等多种政策措施;在最低能效控制方面,推行强制标准;在建筑节能上,推进节能、环保、健康等绿色建筑;在监管控制上,采用市场交易的办法减少污染物排放。

  要统筹公办、企办、民办。美国成熟的商业孵化模式,在培植中小高科技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美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重要推手。美国的这种招商引资最有特色的做法,对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整合公办 有效整合政府招商资源,全方位建立专业化的商业孵化器,将财政性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孵化器来选择投向;

  ■大兴企办 支持以商招商,支持发展类似像美国能源服务企业(ESCO)的营利性企业,鼓励发展非营利性组织,承办具体的招商活动,工作经费由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

  ■鼓励民办 采取政策激励措施,积极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在推进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双带动、双效益。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