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志愿服务是创建慈善城市的基石

志愿服务是创建慈善城市的基石
2012年10月25日 10:39 新浪网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无疑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但纵观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财富的积累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城市的社会建设速度。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同步,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不均衡,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优化配置,进而影响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因此,下一阶段城市化进程需要城市管理者转换思路,将工作重心由经济建设转移到创新社会管理上来,才能保持城市的持续繁荣和整体进步。

  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慈善事业随着城市居民志愿精神提升、社会参与程度加强、以及公益慈善组织的日趋专业化,其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各地区、城市纷纷在政府主导下,出台相关政策、培育社会组织、创新慈善项目、弘扬慈善文化,各地在创建慈善城市方面已经形成各施所长、百花齐放、良性竞争的局面。但根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第二届城市慈善指数调研结果看,城市慈善事业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志愿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志愿者数量不足,参与程度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现实问题。

  根据初步调查统计,截至2011年底 ,193个样本城市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为2748.69万人,平均每个城市拥注册志愿者人数为14.24万人,总数同比2010年增加651.97万人,年增长率为31.09%;2011年,志愿者总服务时间7.62亿小时,相当于38.1万名全职人员全年工作时间之和,比2010年增长了26.4%;平均志愿参与率为4.11%,意味着在城市中,每100人中,就有4名志愿者,但仍与10%的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更是相距悬殊。从行政划分看,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志愿服务发展水平优于地级市,县级市发展不足;从区域划分看,东部优于中西部,西部发展不足。从志愿服务指标上看,不论是从志愿者规模、志愿者服务时间,还是志愿参与率等方面评估,城市志愿服务均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志愿服务是慈善事业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社会建设“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志愿服务在城市文化建设、社区自治、缓解社会矛盾,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帮扶困难群体等方面,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是创建慈善城市的基础建设工作,堪称打造慈善城市的基石。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根据民政部的工作部署制定的慈善城市的指标体系中,志愿服务和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项目、政府支持、慈善文化等共同组成六个一级指标,是全面评估城市慈善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志愿服务体系也需要重新在政策支持、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上进行开拓性的创新与实践。从目前城市的实践经验看,已经显现了日渐成熟的操作可行性与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志愿服务法制化、管理规范化、项目体系化、信息网络化,服务专业化、志愿人员长期化几大方向,有着利于志愿服务发展水平的提高与慈善城市创建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在中民研究团队看来,城市志愿服务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对传统的行政主导的志愿者体系进行创新,同时大力建设以民间社会组织为主导的志愿服务体系,二者同为主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是通过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规范志愿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发挥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职能,只提供支持,不参与执行,通过枢纽型组织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以北京为例,其在国内首创的“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为慈善事业的联合管理、协同增效开创了业界先河,并探索了项目体系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的志愿服务创新模式。从效果上看,枢纽型组织拓展了志愿服务的空间,提高了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在慈善组织行业规范、救助项目的实施、资源动员和调配等方面作用明显。

  其次,在传统模式下加强管理创新。以政府为主导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具有难以比拟的动员力量和资源整合力量,只要合理规划、严格管理,对于慈善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言而喻。如江苏省无锡市,以“1+4”模式推进志愿服务法制化、社会化,即在一个强有力的志愿服务体制领导下,组建一批志愿服务团队,设立一批志愿服务基地,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出一系列志愿服务激励举措。无锡市通过“1+4”模式,把创建精神文明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和志愿者总会的践行中,大胆探索,扎实前进,重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带动了无锡市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

  此外,通过项目设计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期化和专业化也是发展志愿服务,提高城市慈善水平的重要手段。如厦门,通过“科普希望快车”、“心手相连,社区志愿者与未成年人结对活动”等系列项目,从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长期化角度进行了探索,以发展志愿服务撬动慈善城市创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1年,厦门已有超过22万人参与志愿活动,志愿参与率在10%左右,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创建文明城市8%的指标。

  慈善事业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而源自于民,回馈于民的志愿精神则是其最基本而重要的体现。在全民慈善的时代号召下,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不仅是契合政策与民心之举,也是打造慈善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建设,更是夯实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施为与践行。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