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知识考试或难救赎食品安全

知识考试或难救赎食品安全
2012年10月17日 09:19 华西都市报

  辨析□龙敏飞

  近日,众多知名食品企业法人代表走入考场,参加杭州官方组织的名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考试。据报道,杭州要求当地所有食品企业法人代表和负责人都要参加考试,若两次不通过企业将必须停产停工。(10月16日《京华时报》)

  之所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离不开两大诱因,一是道德匮乏。某些企业家、生产者身上没有流淌着道德血液;二是监管虚设。当监管形同虚设时,即便有“十八道门槛”,也管不住“不安全食品”事故的频发。

  由此,强化食品安全,理应是“必修课”。而如今杭州,面对食品企业法人代表和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考试,也应该算一种努力。既然是一种努力,首先值得鼓励,但对其是否奏效的拷问,也应提上议程,不能只顾初衷正义而忽略过程正义。好事未必能好办,也未必能出个好结果。这般氛围下,呵护与监督“良善初衷”,让其最终得以从梦想照进现实,显然更重要。

  必须承认,杭州对食品安全的努力值得学习,但考企业法人代表和负责人的法律法规知识,似乎是南辕北辙了。如你所知,法律知识过关了,不等于企业就会“立地成佛”,从此以后再也不生产“不安全食品”了。毕竟,生产不生产不安全食品,与法律法规的知道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却与道德水平和监管水平有直接瓜葛。如此,与其“开考”,还不如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任何的公共决策,其底线正义无疑应该是“雪中送炭”,即社会最缺少什么相关部门就送什么。对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公众最缺的就是强有力的监管。因此,相关部门努力的方向,也应致力于此。对企业负责人和法人代表的法律法规考试,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他们知道法律固然好,他们不知道那么多法律,只要“按着良心生产”,其同样可以生产出让人放心的食品。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本来有病的是道德、是监管,可为何着力考测知识呢?这显然有“主次不分”之嫌。当对食品安全的努力,没有用在点子上,没有将劲用在支点上,那其对改善食品安全现状的“正向价值”,也会被消减不少。

  如此说,并非认为食品安全考试一无是处,而是凡事有个主次之分、先后之别,对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当前最需要的不是各式各样的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真诚实意的行动。本版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