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媒体参与公益项目热情升温 报道趋成熟

媒体参与公益项目热情升温 报道趋成熟
2012年07月31日 10:11 新京报

  《中国传媒公益参与研究报告》发布,媒体举办和参与公益项目热情升温,公益报道开始成熟化

  新京报讯 (记者王卡拉)昨日,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中国传媒公益参与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媒体公益报道总量及负面报道较之2011年下半年呈下降趋势,但媒体举办和参与公益项目热情在升温。媒体对于公益活动和项目的积极报道和参与,有效地向政府和公众传达了公益组织提出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点,有助于相关政策的积极改变。

  报道总量下降但视角增加

  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的搜索结果中,“公益”、“慈善”作为主题出现的频次与2011年下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2.3%和50.4%,且负面报道极少。但是,媒体视角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捐款等善举。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媒体关注的不再仅仅是事件本身,而是开始转向关注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公益理念及政府导向,媒体正努力推动政策制定和促进行业建设。

  “志愿”、“捐助”等词条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频次也比去年下半年减少。中国公益研究院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2011年自然灾害减少带来的救灾志愿活动和捐助活动的减少,客观上造成了媒体关注度的下降。但“志愿”仍是宏观层面上关注度极高的词,这与日益活跃在各地的志愿者有很大关系。

  研究院发现,尽管今年我国的公益活动形式多样,但媒体对“公益教育”的报道较之其他领域要多不少,这也反映出我国公益活动主题上的倾向性,资金的投入也主要集中于教育方面。

  监督报道加入平衡性和扶持性

  中国公益研究院通过对“诈捐”、“伪慈善”、“暴力慈善”、“诺而不捐”等关键词条进行考察比较发现,今年,媒体对公益负面概念的报道数量极少。

  中国公益研究院指出,这些字眼是比较恶性的用词,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对比中可以发现,2010年和2011年媒体用这些词比较多,而2012年这方面的报道明显减少,这一方面表现出了媒体对公益慈善行业认知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舆论影响力的扩大,“诈捐”、“诺而不捐”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此外,一些媒体在发挥对公益事业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到公益事业的特殊性及当前中国公益行业的脆弱性,在一些报道中,媒体不再只有批评和监督的声音,也出现了平衡性和扶持性的报道,这表明中国公益报道开始成熟化。

  建议媒体关注微观层面事件

  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发现,媒体对公益界整体情况、公益组织整体情况、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报道量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对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面”的报道量高于具体公益慈善事件“点”的报道量。

  为此,中国公益研究院建议,媒体在关注高端的慈善捐赠等“大事件”的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在宏观层面聚焦公益事业的近况与发展之外,还要深入到微观层面报道具体事件,呈现更多事实。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