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之赵书红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之赵书红
2011年12月08日 14:59 新浪公益

  评审会评语:

  赵书红教授在猪功能—基因组研究、猪抗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以及猪肌肉生长和免疫力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提高猪肉产能、抗病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赞誉。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动物蛋白食品,因此在养猪生产和科研中,人们一直希望猪长得快、瘦肉多、病少、成本低。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孜孜努力的人群中,有一位女性的身影格外闪耀,她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的赵书红教授。

  赵书红出生于河北农村,童年时期的食物匮乏让她从小就立志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在提高粮食或者肉的产量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考大学时没有被心仪的粮食专业录取,但在老师和学长的引导下,她逐渐对畜牧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多数人眼中,畜牧专业需要和动物打交道,需要到猪厂工作,条件恶劣且工作辛苦,所以并不适合女生。但赵书红说“科学研究的立项就是要结合实际”,只有跟饲养员一起在猪厂工作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因此她成为当时班上唯一一个攻读硕士学位的女生,甚至不顾周围人的劝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而出国深造。

  在实现养猪优选优育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以数量遗传学为指导的常规选种与改良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选种的准确性毕竟有限,重要性状遗传上的每代提高量不大,世代周转与改良速度慢,选种费用高,往往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工作才能育成一个优良品种。若能利用新的分子改良技术,并与常规数量改良技术相结合,定能加快重要性状的改良速度,并大大降低选种与育种费用。将来甚至可能在猪宝宝刚一出生的时候就可能通过分子技术帮助人们决定哪一头猪值得留种。赵书红教授所做的研究正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赵书红教授的研究针对不同品种的猪,发掘影响其产肉、抗病等性状的基因。赵书红和她的团队的工作场所兼顾实验室与种猪场。研究流程通常是:首先从种猪场不同品种的猪体内采集组织样本,同时记录它们的产肉性能等指标;然后,在实验室里,通过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猪的基因变异和功能,及对表现型的效应;一旦这些基因影响猪的产肉性能、抗病力等的作用得到验证,就可以在育种中将这些基因素材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作为育种公司判断个体优劣、筛选、保留优良种猪时的依据,提高选择种猪的准确性,并可大大缩短选种所需的时间。目前,赵书红教授的研究团队已经揭示了部分基因对重要经济性状调控的分子机制,找到了部分有育种价值的基因,通过与育种公司的合作,正努力地在将研究成果逐步运用于实践中。

  赵教授的研究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她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被邀请为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组委会主席团成员,国际动物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常务委员会委员,是康乃尔大学唐氏基金学者,多个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曾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赵书红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猪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及其在育种中应用的深入,并在国际同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传统观点一般认为科研工作是男性的天下,但是赵书红认为相比于男性来说,女性更加耐心、细致、认真、坚韧,也更容易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所以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女性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但是由于生理和家庭上的原因,女性的科研成果可能获取的时间稍微晚一点,她希望社会能给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机会,放宽在申请项目、评奖等方面对她们的年龄限制。“从社会到个人都需要在认识上有一点改变。我认为女性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赵书红教授这么说,她也用自己的经历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

  个人简介:

  赵书红教授毕业于哲里木畜牧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畜牧系,并取得吉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学位,后取得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