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汶川地震3周年 政府仍需为第三部门让渡空间

汶川地震3周年 政府仍需为第三部门让渡空间
2011年05月18日 10:47 公益时报

  5.12汶川地震三周年。从政府到企业到社会组织都到了总结和收获的时刻。

  政府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企业捐建灾区的硬件设施也早已投入使用;社会组织盘点着灾区的项目和投入。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这三方力量在灾区这个特殊的地方相遇了,他们发现,在合作中发挥各种的优势时,原来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双流安康家园被称为"企业出资、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改变了712名灾区孩子的命运,日钢无偿捐助他们到最高学业的承诺,让我们看到这些原本命运悲惨孩子的光明的未来。

  但也有质疑:收养孩子是不是更应该是政府承担的职责?企业是不是做了政府该做的事情,购买了财大气粗的政府的服务?

  原本是民政局工作人员,现在担任双流安康家园园长的胡园长(其编制仍在民政局)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日钢的巨资,灾区的孩子也会被当地的福利院分别收养,不会流落街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比不上现在。

  对于这712名孩子而言,就算企业购买了政府的服务也没什么不好。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可以在个案上出现企业包办了政府分内工作的情况,民间力量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补充。2008年6月份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规定:在灾后重建中应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灾区修建板房学校的时候,就遭遇了与政府抢地盘的尴尬:在闷头建板房学校时,才发现当地早就有了对口援助的单位和充足资金。青基会即刻调整战略,去往灾情没那么严重,政府没那么重视,也无援助单位的地方开始发挥作用。

  学者们很乐观,认为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政府还是给予了民间组织较大的发挥空间,民间力量成为政府救灾行动的助力,政府与民间组织形成良好的互动。甚至乐观预计公民社会发展提速。

  在非常态下,政府认识到社会组织的力量,并愿意给出一部分空间;在常态下,需要政府让渡更多空间给社会组织。毕竟社会组织具有政府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民创新的"扶贫资金折资入股、能人经营、全村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NGO

  青基会:盯住阵地,不撤退

  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很多公益机构都忙着开总结会、报告会、带领捐赠人回访灾区等活动,与这些"热闹"的纪念活动相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显得静悄悄,既没有报告会,也没有回灾区探访。

  青基会在干什么呢?

  希望工程救灾助学项目是青基会在灾区开展的最主要的项目。"2010年的10月,我们早已带领捐赠人探访了在灾区开展的公益项目,那算是给捐赠人和社会交代青基会灾后校园重建的成果。"涂猛说。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建成灾区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与政府抢夺重建地盘……青基会在这次救灾中谱写了众多"第一",而这些"第一",正是希望工程的使命和精神所赋予的。

  最近,基金会原本打算在5月12日这天出一本关于救灾的书,但由于时间原因延后了。这是一本全面展示青基会救援灾区始末的书,涂猛说,书的副标题是他取的,"让渡--成就中国的公益力量",这是涂猛在地震救灾中的主要体会。在大灾面前,政府如何将社会公共事务逐步向第三部门开放,让公益组织发挥作用,是这次救灾带给基金会和涂猛最大的思考。

  走在最前面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以后,涂猛一直紧盯着电视,他心里很着急,他想从电视里获知灾区的学校情况。然而,根本没有一个关于灾区教育系统的信息。

  涂猛给四川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燕琳打电话,但电话一直不通,一直到了晚上才联系上了对方。陈燕琳说四川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都成了灾民,短时间内无法开展工作。

  对青基会来说,这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青基会是个严密的工作体系,每个地区都由当地的青基会主持工作。然而这次地震来的太突然、破坏太大,震垮了已有的工作系统。

  该怎么救助受灾后的广大师生呢?灾难把难题抛给了青基会。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涂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南下赶赴抗震第一线投入救灾。

  2008年5月15日下午,涂猛带领青基会宣传部副部长贺永强、希望小学部副部长严石、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旭东三员干将,自带睡袋和干粮,飞往重庆,再从重庆辗转到重灾区绵竹市。

  重庆当地的青基会已经帮忙租好了去往灾区的车,当重庆交警获知是青基会的人要前往灾区救灾时,主动将涂猛一行人带上了去往绵竹的高速公路。

  5月15日23时,涂猛抵达了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眼前,遭受灾难的人们奔走呼号,处处是残垣,处处是尸体,空气中凝聚着巨大的悲恸,似乎稍稍一动,就能流出血来。那种感觉,我再过多久都忘不掉。"回忆彼时,涂猛依然无法释怀,"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帮助灾民们,倾尽全力。"

  来不及感受什么,5月16日,在绵竹市教育局副局长彭波、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方法平的陪同下,涂猛一行人开始一所一所的走访当地学校。汉旺东汽中学、东汽二小、遵道小学、遵道幼儿园、武都学校、富新二小……一连看了八个学校。"第一时间站在受益人的角度,对灾情进行紧急扫描。"涂猛说,经过察看,虽然有的学校建筑没有倒塌,但也成了危房,被拉上了警戒线。当时正值小升初、初升高,有些孩子会越过警戒线跑去教室拿书,那个时候对于孩子们来说,不能因为地震而耽误了学业。

  涂猛想,原来的学校没了,得让孩子们有个临时学校啊,让他们重回集体。

  5月17日,涂猛在绵竹市体育场灾民安置区与绵竹市市长蒋国华、灾后第一时间赶过来的唐山师范学院灾难心理学博士董慧娟讨论如何救助灾区的孩子们。董博士说:"紧急包扎少年儿童心灵创伤的办法就是美好情景再现。抗震希望小学如果能尽量搭建起来,将是送给灾区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你们想到了我们前面。"绵竹市市长蒋国华也很赞同,在涂猛的要求下,蒋国华每天要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与涂猛商讨灾后学校重建的事宜。

  时间就是希望。

  涂猛马上开始与活动板房厂家联系,选择在绵竹市遵道镇建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而活动板房厂家了解了情况后,没有向青基会收取分文费用,而是进行了全部捐赠。

  5月18日,中国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遵道镇建成。当时,闻讯赶来一百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涂猛说,在地震阴霾的笼罩下,当时他"第一次在灾区见到了孩子们的微笑,家长的微笑,老百姓的微笑。"

  遵道希望小学,成为了社会力量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重要标志,是大灾后家园重建的明确信号。

  抢夺地盘

  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建成后,青基会马不停蹄地开始建第二所、第三所……

  绵竹玉泉学校是小学、中学一贯制的学校。地震发生后,学校垮塌。5月21日,第二所抗震希望小学在绵竹玉泉学校也建成了,除了板房教室,青基会还为学校配置了黑板、课桌椅、图书室、数字电影设备、电风扇等一整套高标准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致力于心理援助的"512心灵守望计划"公益服务也在此扎根。

  两所学校的建成,让涂猛倍感欣慰,也更让他不敢停下自己的脚步,继续调研需要捐建的学校。

  在绵竹的一个小学,涂猛查看了学校后,用皮尺量学校的操场,计算建筑的面积。但在涂猛丈量尺寸后的第二天,一位江苏省副厅级的干部也在丈量操场的尺寸。原来,绵竹县是江苏省对口援建的受灾县,江苏省也打算为这个学校建板房教室。

  这位干部对涂猛说:“你们不用来了,我们政府干了。”这是青基会第一次碰到与政府争夺地盘的情况。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