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公募基金会“傍大款”时代或将终结

公募基金会“傍大款”时代或将终结
2011年04月06日 10:05 公益时报

  近日,经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进一步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公募基金会至少70%的善款都来自于企业(企业家)的捐赠,除了极少数几家公募基金会在动员公众捐款方面取得不错成绩,绝大部分的公募基金会来自公众个人捐款的数额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会也纷纷开始搭建各类公众募捐平台,来促使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实现机构稳健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现状

  80%以上资金来源于企业捐赠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刚成立一年多,秘书长时正新告诉记者,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捐赠收入90%以上来自于企业捐赠,他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捐赠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2010年的募捐总额为4626万元,秘书长李伟粗略估计,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企业捐赠的比例不低于90%,个人捐赠比较少。此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10年筹款总额超过2.1亿元,秘书长秦国英也告诉记者,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来自企业的捐款超过了80%。“今年情况不好说,但从过去来看,企业捐赠收入占到了80%。”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坦承。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相似,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中,企业捐赠收入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8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的现实,让基金会的掌门人意识到“经济命脉”掌控在企业手中的风险性,也早已明白公众募款的重要性。“来自于公众募款的比例越高,基金会的生命力越强,企业的捐赠给基金会一种‘有今天没明天’的感觉,会给基金会带来资金延续性的问题,而稳定的公众捐款有利于基金会的资金链不断。”秦国英表示。2010年曾去美国考察的秦国英很清楚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美国公众慈善意识的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捐款已经成为美国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公众捐赠应该成为基金会善款的大部分。企业捐款的数额虽大,但按国际上公益事业发展的脉络来看,如果公众捐赠参与度低会存在很大风险,因为企业效益,或者经济大环境都会影响到企业捐赠。”秦国英曾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饶锦兴在2010年9月份,曾随中国非公募基金会部分负责人访问考察了美国慈善事业,感慨颇多。他在《美国慈善事业发展印象》一文中写道:与中国情况完全不同,在全国捐赠构成当中,来自个人捐赠占75%,来自于遗产捐赠占7%,两项合计达82%。仅仅是个人遗赠(226.6亿美元)就超过所有美国企业捐赠总额(145亿美元)。多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美国70%以上的家庭都对慈善事业有某种程度的捐赠,平均每年每个家庭捐款占家庭收入的2%左右,另外,美国家庭年均贡献志愿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也在2%以上,而且这一比例在不同阶层的分布基本相同。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逻辑越来越多地渗入社会组织。毋庸置疑,企业从事公益活动大都带有功利性目的,而更多学者担心的是,企业为社会组织提供资源的同时,会使社会组织对企业资源产生依赖,从而丧失了挑战市场、挑战企业的能力,不能在市场失灵时发挥补充作用。

  原因

  公众募捐渠道没有打通

  在突发灾害面前,公众捐赠的力量显现了出来。受汶川大地震影响,2008年的慈善捐赠总额为1070亿元,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民众个人捐款达458亿元,占捐款总额的54%,远高于大陆地区企业捐款数388亿元。但是在常态下,公众捐赠热情似乎并不高。

  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看来,主要是面向公众募捐的渠道没有打通。“捐赠渠道的便利性是获得捐款的很重要的条件。”刘选国说,另外,公众捐赠的持续性还与公众慈善意识的挖掘、基金会的筹款方式、基金会的产品、慈善理念的传播都有关系。

  公众财富积累有一个过程,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也是逐渐提升的过程,公众对捐赠有需求是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刘选国进一步解释:就与企业捐赠的发展路程一样,刚开始时以外企捐赠为主,渐渐地发展到民企捐赠,再发展到公众捐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认为,虽然目前中国企业捐款额在整个慈善捐款中占80%以上,个人捐款额所占比重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人缺少爱心。究其原因,一是公益机构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现代化的捐赠客户服务,二是国人的捐赠习惯还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近年来居民个人捐款意向非常高,但国内慈善机构大多没有建立捐款人数据库,导致无法提供后续服务。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原副秘书长刘京扬认为,在常态社会下,公众捐赠热情不高不持续的主要原因在于公益机构。公益机构不重视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应该积极动员号召社会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开发一些便利的捐赠渠道,“比如像扶贫基金会推出的爱心包裹项目、月捐项目等,这些项目都很好地动员了公众捐赠的积极性。”

  在常态情况下,吸引公众捐赠的主要原因还是要看公益项目是否能打动人心。“就社会救助基金会来说,并没有设计面向公众募款的公益项目,因此大众向基金会捐赠的渠道是不通畅的。”时正新说。

  对于目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90%以上的募款来自于企业的情况,秘书长李伟认为,一方面和环基会的项目性质有关系;另一方面环基会所做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和企业谈好的,有的是资助项目,有的是和企业合作做的项目。

  对于对公众通过支付宝等网络平台募款,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没有明确开展的项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不允许通过支付宝等网络平台对公众募款。李伟强调,因为从老百姓手中募集的款项必须要有明确的说明,除了说明募集了多少钱,还要说明钱都用到了哪里,项目获得了哪些效果,需要项目和标准来支撑。

  李伟进一步解释:比如每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号召大家参与,今年一棵树定的标准是50元,其中包括了养护成本,拿出50块钱就是一棵树,虽然参与的人数不少,但实际筹集不来多少钱。“环保项目比较特殊,钱太少了一个单元组做不下来,太多了老百姓个人又承担不起,所以我们个人捐赠这块做的比较谨慎。”

  对于当前很多基金会企业是捐赠主体的现象,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认为这是由当前的社会结构决定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公益是富人的事儿,是大企业的事儿,公众的参与程度是比较低的,这是和历史、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关的,以后慢慢发展,在公众筹款方面多花一些功夫,这种情况慢慢是会转变的。同时,他也认为,这与公益机构自身的探索也有关系,“因为一个大客户的开发会带来量的直接增长,开发成本也比较低,跟机构本身的努力也是有关系的。”

  进步

  公众筹款额逐年上升

  已经有基金会在挑战对于企业捐赠资金的依赖。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业内企业和公众筹款能力均比较强的基金会。据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募款总额达5.4亿元,如果加上小额信贷的5.8亿元,全年筹款额达到11.2亿元。

  2010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企业捐赠占70%,个人捐赠占30%;而2009年正好颠倒过来:2009年基金会募款总额约3亿元,企业捐赠占30%,个人捐赠占70%。“扶贫基金会的募捐特点还是个人捐款占主体。2010年主要是由于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有两笔大额捐赠导致企业成捐赠主体。”王行最解释:曹德旺曹晖父子捐给西南旱区的2亿元捐赠占到募款总额的37%,加多宝集团2010年共捐给扶贫基金会1.37亿元,占到捐赠总额的25%,这两笔加起来就占到了62%,所以2010年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但从绝对数分析,2010年参与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的人数达到900万以上,公众参与度非常广泛。

  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建立了包括手机、支付宝网络平台等多种公众捐赠渠道,仅支付宝网络平台一年募款金额也有三、四百万元,加上其他各种网络捐赠,一年已经突破800万元。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