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微博力:正在生长的公民力量

微博力:正在生长的公民力量
2011年01月18日 14:39 中国青年报

  最新出版的《瞭望》载文称,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亿人,活跃的注册用户数突破6500万个。微博引领的新媒体时代,正在给中国公众带来新的话语空间,在改变着信息、媒体本身,甚至包括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的传递。    有迹象表明,经过微博元年的启蒙,“织围脖”正在成为乐于表达的城市主流人群的最爱。

  微博的特点在于微小迷你。一是符合公民的自我表达诉求,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个人情感、资讯分享都适合微博的跳跃性表达。二是满足了公民的社会需要,微博的围观功能,可以更方便地让人们参与社会事务、了解世情百态。三是适应公民“小就是好”的表达习惯。微博140个字符与其说是限制,不如说是给网民参与大开了方便之门。如果说传统博客更需要写作技巧的话,那微博会说话能打字(甚至于会用图片、表情,会转发能表态一下)就够了。即便公务私务繁忙,鼓捣不了什么长篇大论,微博的短小精悍也让人一旦接触就欲罢不能。

  微博的使命在于围观社会。无论是诉说不公、网络报料,还是纯粹观资讯热闹、明星动态,网民的围观,又正在形成一种从虚拟回到社会现实的力量。那英微博事件恐怕就是微博史上一个难以忽略的细节。那英在微博中自叙参加交管局春晚,警车自愿为其取演出服开道的事儿,立马在微博上掀起了讨论的高潮。因为意识到不妥当,那天后的这则微博发布不久立马删掉了,但网友围观却奔腾不息。最终传统媒体报道和评论跟进,直至真相水落石出、特权山高月小为止。

  微博的魅力在于公共精神。曾经人们很担心网络暴力,但最近几起微博事件表明,网络本身未必就是缺少理性的。那英事件中,人们没有过多关注那明星的个人隐私、个人事务,而是集中对特权的滥用、权力的规制、公帑的规范使用等进行发声。而不久前在微博上滚动的郭春平事件,表明微博本身也是审慎的。尽管廉租户郭春平母女的身份曾引发部分网友质疑,相关图文还在微博上被转发,但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抱着一种求证的心态围观;而一旦证实系谣言,相当多的博主都不嫌烦劳及时在微博中进行了澄清。

  我总认为,技术的革新迟早会传导到社会变革的层面,微博的力量也许会提供佐证。删掉的微博仍然在被继续围观,错误的资讯能得到及时纠正,微博延伸出的这条公共轨迹,使其凝聚公共精神成长的特性更为突出,必将更多地助益于公民社会的建设。美国学者谢尔·以色列将这股新生的力量命名为“微博力”。我们需要正视这股力量,正如谢尔·以色列在新著《微博力》中所说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文/严辉文)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