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组图:那些留守的孩子

组图:那些留守的孩子
2010年12月15日 12:04 中国青年报
列宁小学二年级教室,同学们在课间玩耍。列宁小学二年级教室,同学们在课间玩耍。
 12月5日,汤家汇中心学校,几位男生睡在教室里用课桌拼成的床上。目前旧的学生宿舍楼已成危楼不能住人,新的宿舍楼正在修建,这学期住校的学生们就临时“以课堂为家”。  12月5日,汤家汇中心学校,几位男生睡在教室里用课桌拼成的床上。目前旧的学生宿舍楼已成危楼不能住人,新的宿舍楼正在修建,这学期住校的学生们就临时“以课堂为家”。
“喜羊羊”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卡通形象。“喜羊羊”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卡通形象。
12月6日,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脊村的列宁小学,二年级的吴正华和上六年级的姐姐吴小雪蹲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吃着同一份午饭。吴家姐弟俩的父母在广州打工,长年在外,只有过年和农忙时节才回家待上十来天,他们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12月6日,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脊村的列宁小学,二年级的吴正华和上六年级的姐姐吴小雪蹲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吃着同一份午饭。吴家姐弟俩的父母在广州打工,长年在外,只有过年和农忙时节才回家待上十来天,他们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上海卢湾区某中学转回汤家汇中心学校读初三的涂凤智(右)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漂二代”,但因为户口还在老家,只能提前一年回到家乡,准备明年中考。  从上海卢湾区某中学转回汤家汇中心学校读初三的涂凤智(右)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漂二代”,但因为户口还在老家,只能提前一年回到家乡,准备明年中考。
8岁的陈勇和大爷爷一起种菜。陈勇3岁时,父母双亡,不久爷爷、奶奶也过世了,他从小就和大爷爷相依为命。  8岁的陈勇和大爷爷一起种菜。陈勇3岁时,父母双亡,不久爷爷、奶奶也过世了,他从小就和大爷爷相依为命。
汤家汇中心学校,同学们在操场上的课间操间隙。在当地,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读完初中就不再继续念书了,他们大都会像父辈那样外出打工挣钱。  汤家汇中心学校,同学们在操场上的课间操间隙。在当地,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读完初中就不再继续念书了,他们大都会像父辈那样外出打工挣钱。
周末,张涛(右)回到爷爷、奶奶家中,和堂妹一起帮着老人做饭。周末,张涛(右)回到爷爷、奶奶家中,和堂妹一起帮着老人做饭。
中午,列宁小学的学生们在学校伙房寻找自己蒸饭的饭盒。中午,列宁小学的学生们在学校伙房寻找自己蒸饭的饭盒。
汤家汇中心学校,两位女生帮英语老师抱着作业本回办公室。汤家汇中心学校,两位女生帮英语老师抱着作业本回办公室。

  12月6日,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脊村的列宁小学,二年级的吴正华和上六年级的姐姐吴小雪蹲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吃着同一份午饭。午饭是自家带的米放在学校的伙房蒸的,就着咸菜。姐弟俩的父母在广州打工,长年在外,只有过年和农忙时才回家待上十来天。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在10万人以上,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以金寨县汤家汇镇为例,辖区内有32所学校,学生5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占到了70%。

  14岁的张涛家住竹畈村,5年前父母就外出打工了,目前在义乌的一家五金厂做磨工。由于家里离镇上的学校较远,为方便上学,爷爷特地在镇上每月花100元租了一间房子,住在一起的还有比张涛小3岁的堂妹张怡。周一到周五,爷爷都守在小屋里,照看孙子和孙女。爷爷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但实在是没有办法,他俩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我这个当爷爷的不管,谁管。”老人说自己就盼着子孙都生活得好些。

  家住下黄湾村的涂凤智是今年夏天刚从上海卢湾区某中学转回汤家汇中心学校读初三的。她的父母在上海打工已经有十几年了,涂凤智在上海出生,在上海长大,算是“漂二代”。但因为户口还在老家,不能在上海参加当地的中考,她只能提前一年回到家乡,准备明年中考。刚回来没多久,涂凤智就因为水土不服,生了好几场病。和她一样作为“漂二代”返乡的还有她的堂妹涂玉环,“刚回来的时候挺失落的,一切都那么陌生。”涂玉环说,课本、教材不一样,一切都得重新适应。这里的教学条件毕竟不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据学校的老师反映,因为资金有限,学校还没有完备的实验室,像化学、生物等实验课,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基本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汤家汇中心学校目前就读学生有749人,其中登记在册的留守儿童有531人。当地的留守儿童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生活在一起,有的生活在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家。有些根本没有大人在家看管,只能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在列宁小学读六年级的周慧,家里有兄弟姐妹4人。父母在天津收废品,哥哥在山下的南溪中学读高中,只有周末才能回来。平日里,周慧带着读三年级的妹妹,中午在学校吃自己带的咸菜和白米饭,晚上就到亲戚或邻居家,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我们做老师的不仅要为人师,而且还要为人父、为人母。”汤家汇中心学校的老师石家斌说,因为不少学生家里比较困难,老师经常自己出钱帮学生买点方便面、文具等。去年11月,初二年级的胡洁患重感冒,高烧不退,吓坏了同宿舍的同学,赶紧给老师打电话。班主任石老师骑着摩托车,连夜给送到了医院,悄悄地垫付了医药费。山区学校的老师收入本来就不高,好多都入不敷出。

  “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长年不在孩子身边,对于孩子感情上的缺失,不少人采用金钱的方式来弥补,但这样往往导致许多问题。”汤家汇中心学校校长叶茂说,缺乏父爱和母爱,导致学生心理错位,毕竟来自父母的爱是爷爷、奶奶和老师们给不了的。不少孩子的学习没有人督促和辅导,生活上缺少约束和指导,这些都是令学校和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近年来,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12月4日,中国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基金捐助汤家汇中心学校50万元建校资金及60台电脑,并建立全国第一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在捐赠仪式上,发言的学生代表当地的留守儿童说:“现在虽然我们学校得到了发展,我们不再住阴冷潮湿的大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但我们也渴望能住进带卫生间的寝室,在电脑教室里与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进行心灵的交流,在实验室里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12月5日晚,晚自习下课后,初一(1)班的刘志亮和同班的十多位同学,把课桌拼起来,在上面铺上被子,准备就寝。目前旧的学生宿舍楼已成危楼,新的宿舍楼正在修建,这学期住校的学生们就临时“以课堂为家”。校长叶茂说,在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地区,尽可能地实行学校“寄宿制”,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现实途径。寄宿制学校能够部分弥补父母外出而弱化的家庭功能,学校的集体生活能够锻炼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并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新的宿舍楼明年就可以建成了,可以供500学生住宿,到时候留守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寄宿在学校了。”叶校长欣慰地说。(本报记者 陈剑摄影报道)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