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王振耀:如何将公民自觉转为慈善的机制和制度

王振耀:如何将公民自觉转为慈善的机制和制度
2010年12月05日 15:05 新浪公益

  主持人:谢谢杨澜,刚才她的演讲回答了上午争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跟社会。那么,我觉得她讲的很好的一个,就是政府主导的航空母舰级的慈善组织,那么独木难成林,你再大也成为不了热带雨林,是非洲沙漠当中的几颗树而已,这样一个逻辑关系,我们讲全民公益并不排斥政府也不排斥企业,企业是全民社会公益的一个部分。下面将请出的报告人是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很多的慈善界的热点人物,叫辞官做慈善的原来民政部的司长。他之前他作为民政部领域的主管领导,慈善司的领导为慈善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的地方民间的慈善组织都把他作为一个智囊,不断向他请教。现在他辞去了领导职务,到慈善公益研究员当院长,作为学者,他还是继续在全国过去在领导岗位上不断做的全国各级慈善的支持和扶持和引导的工作。现在请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王振耀:会议要求我根据救灾经验来谈全民公益。我想跟大家看这样一个图表,大家可以看一下子可能反应不过来,因为太密集的原因。在98年再看03、05、06、07、08、09年,社会全捐赠款物的合集。98年过100多亿,03、08年都是有典型意义的一年,大灾激发慈善事业带有全民动员的特点。

  大家注意到,民间与政府在救灾时期目标语行动高度一致,到了05年是发展的转折点,从此以后,不会再低于05年。我到了08年,就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08年真正展现了中国平民的力量。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平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在上午的会上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

  汶川大地震时,或者是08年时,过了314亿,企业增到了304亿,个人捐赠首次超过企业,但这里远远没有算到达灾区的300多万个自愿者。

  全民形成了一套很好的机制和体制,这些体制包括哪些方面?我列举10个方面。例如到了汶川地震时,大家比较自觉地建设应急救援网络,大家来谈共同推动社会捐赠机制的创新,包括捐赠公开透明方式,甚至包括社会舆论、社会企业以及国际合作,大家回头来看看08年在大灾建立的中国的慈善,或者全民公益其实在08年实现了一次非常大的叫公民自觉。你看这个时候,特别是当地震发生一个星期的时候,我作为救灾司司长在灾区看到的,我很震撼,我觉得80后我们完全可以放心了,他们在那时候表现出的创新,那种勇气,其实何止是勇气啊,他们很聪明,当然整体行动表现出多种创新,同时在广东出现全面平民慈善热潮,应该说中国的慈善从05年以后,特别到08年,如像媒体所说的是公益元年。我们的公民自觉,不仅捐助主体,是公益的主体,这样的意识日益清楚。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大家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今天的会议我听了,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我的解读方式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将社会因救灾激发出来的全民公益,展现出公民自觉转化为现代慈善的机制和制度体系,比较一下,我认为在4个方面存在着欠缺的地方。

  我提到的是少,第一个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数量过少,大家知道到现在的所有的基金会,非公共机构共两千个,美国将近10万,大家想想每一个基金就向喝水一样,用什么来盛这个资源呢?没有啊,我想喝水没有杯子,没有基金会,客观上慈善事业干着急,为什么捐款不方便,就是因为组织过少。

  第二个,有影响的慈善项目过少,项目越大众的日常需求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

  第三个,大众曾与的渠道少、设施少,统一的规范少,慈善超市,你看看,跟美国、欧洲看,我们小得不能再小,一个省,服务证、编号有没有?都是很少的范围,大范围的太少太少。

  第四个缺少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文化和措施,我相信全国现在能落实这种优惠政策的地方,特别是个人捐款3%免费的地方几乎很少。

  怎么转型?我认为三个方面,第一个需要推进三大理念的创新。

  第一平民慈善的理念,我们一定要更多地注意现代慈善,注意平民的力量,包括普通人的尊严和需求。第二个注意体制来发现潜力,要推动一个组织和一个行业的创新,首先从体制的角度来检查,究竟有哪些机构和功能不完善,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改进呢?

  第三用技术来解决困难的理念,我们文化当中了解的,传统办法往往是人际关系办法来搞定、来摆平,坦率来说是小聪明的办法,,不是大智慧有很多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改进技术,改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借助于网络技术来进行。我说到理念倡导的重要性,他们组织的这场长活动,这场推广,我们一直注意到,我们一直评价是借助巴比来华来讨论,客观上可以和08年的全民参与救灾来媲美。9、10月份,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现代慈善理念的洗礼,大家回头看看这两个月我们走了多远的路,对于现代慈善的理解又加深了多少是伟大的,因为理念倡导十分重要,但是进一步在三个方面进行。

  民间组织需要转型,这个转型是体制和机构的优化,我觉得社会组织行为方式程序化、标准化建设现在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包括我们有效地组织全民公益,必须要在组织内部的结构上,包括信息加工方面需要很多方面的调整,特别重要的是我对今天的会议,包括中国扶贫基金,这三大全民公益项目我提的建议是,大家想过没有,王秘书长行政秘书长他提了,介绍了我归结为1元的百盛,10元的中国银行,100元的包裹,经常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程序,你们的项目,大众的建议之间建立起有机的互动联系,成为中国最有广泛行动力的公益项目,我觉得其实空间就在我们身边。

  最后我想说的是慈善行政还是要转型。这个转型我认为很有意思的是,大家要转一转,大家看一下从行政部门,包括全社会在内能能不想中央机关跟北京市学习呢,调子不要太高,把捐赠免税优惠政策真正在各地落实,落实到每一个人,大家知道这个落实免税,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就要求免自己的税,你免出一个大的全民的公益机制。做什么是善实,有很多的机关要注意这个方面,把20%、30%免税的任务应该承担起来,应该培养一种风气,学学北京,学学中央机关,我们做了,我们几年前就做了,向香港学习,开展企业公民行动,促成更多的企业成为专项基金或者专项基金以支持公益,向国际社会学习,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让捐款、捐物、全力(志愿者、义工)都能方便。善于发现“天堂中的地狱”现象,我看娱乐界,我们很骄傲我们的GDP、各种各样的发展设施很好,但是没有想到个别角落有一批人的生活极端困难,那里阳光找不到,慈善公益能否找到,包括社区里面都有很多继需要支持的公益项目,我认为这个事情非常不行。我现在提一个建议,今天咱们来的人最多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许书记为代表的团队来到这,你们是否知道我在全国一个倡议,中国的慈善公益首先在文化转型开始,文化转型就在名牌大学的学生卫生间里,到现在为止,中国名牌大学,我还没有听到一个学校能够完成这样一件事情,他们的口号很高理念很高,但是学生普通宿舍里没有卫生纸,我今天提出一个倡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书记能否从你们开始。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