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微软企业公民报告:利用技术优势提升社会公益创新

微软企业公民报告:利用技术优势提升社会公益创新
2010年11月15日 11:35 新浪公益

  11月11日,微软中国发布了《2009-2010微软企业公民报告》,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企业公民报告。微软进入中国近20年来,努力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战略投资、技术共享、人才培训等方式帮助推动本地创新,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中国软件生态系统以及IT行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微软全球公司事务资深副总裁帕米拉•帕斯曼女士:用专业技术培养NGO的技能

  帕斯曼:一直以来微软都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和承诺,那就是要确保非政府组织能够有机会获得最先进的技术。我们也认为与这个行业里的其它公司相比,在与NGO合作方面,我们微软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最多样化的,最宽泛的。比如说我之前提到过社区技术培训的项目,这实际上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出的IT技能以及就业技能方面的项目。我们为他们提供课程,为他们提供软件的捐助,也为他们提供现金的帮助。

  我们和NGO合作的第二个领域,就是为他们提供技术方面最新的软件,去年我们为NGO提供技术方面的捐助总计达到5亿美元。同样,我们也进行了项目规划,使得我们能够在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大规模的向NGO的捐助。我们的希望是这个项目有望在明年能够扩展到中国来,在这方面可能会牵扯到政府监管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在和中国的NGO,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尽早的来到中国。

  我们在和NGO的技术合作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在灾害响应方面,我们认为在灾害发生之后迅速做出响应方面,技术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的动员我们的员工、商业合作伙伴,以及NGO这方面的资源。我旁边的同事也可以告诉大家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们所做出的一些响应,除此之外,在最近海地发生的灾害,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

  最后一点就是微软的企业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支持积极的推动我们的员工去参与到社区义务活动中。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司诞生之时,因为一直以来比尔盖茨就有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应该积极的推动通过个人慈善的活动,通过志愿者的活动,并且在公司的积极支持下,参与社区工作。根据我们所在不同的国家特定的文化,以及这个国家特定的一些常规,我们也有不同的支持方法,在一些国家我们支持员工,比如说有员工和公司配额捐赠,员工捐多少,公司捐多少;还有一些国家,我们给员工一些带薪假期,让他们做一些慈善工作。 

  微软大中华区企业传播部资深总监沈激先生用“与时俱进”四个字概括了新报告的特点

  沈激:我们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如何把全球的战略本地化,同时加以实施。在中国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时候,必定要考虑战略统一性,同时考虑到如何满足当地政府的发展,所以这里面我们要考虑中国的情况,如何创造一个智慧的经济社会,利用我们本身的特长和技术,来帮助中国实现目标。

  第一,支持教育创新,构建人才基础。携手助学,这是我们全球的一个项目。社区教育,全球的社区技术培训项目,我们把它引入到中国来了,在中国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还有,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如何来配合中央农村信息化的工作,利用微软优势,来帮助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和农民的培训、教育。

  第二部分,在人才构建的基础之上,如何推动本地的创新,来促进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我们跟国家发改委,跟信息产业部作为两个非常重要的合作备忘录,在这里面我们也承诺,要帮助中国人才培养,要建立创新,同时和相关的大学联合创新,创造出一些中国特色的软件和应用解决方案,推动软件解决方案的发展。此外,在帮助中国的软件外包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还有硬件采购方面,也有一些非常大的成果。  

  第三,中国现在致力于云计算的发展,微软在云计算方面做了15年,如何利用这方面优势,把我们的经验和中国政府进行分享,如何帮助中国政府建立一个云计算的计划,这也是我们企业公民的重要目标。

  客户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性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微软始终如一地致力于开发更多的软件和服务,同时与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紧密合作,从而更好地保护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2010年微软发布了”发现真相”白皮书,指出中国个人电脑、企业以及重要系统内部由于使用盗版、未授权的软件而引发的问题。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微软致力于成为中国政府可信赖的合作伙伴,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和社会需求。通过先进的软件、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服务等IT创新,微软帮助社会和政府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如改善医疗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使公共服务更便利、更透明、更快响应公众的需求。

  延伸阅读:我们一起携手同行

  2009年11月,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唐晓勇老师在巴西召开的“第五届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上获得“最佳合作奖”第三名。这是我国参加全球创新教师大赛以来首次在专业领域获奖。

  70后最尴尬的事,就是明明不是在科技时代出生,没有受到发达科技教育,却偏偏要工作拼搏在科技时代。1973年出生的唐晓勇老师十分有感触。当年唐晓勇只身一人来到祖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寻求发展,却遭到当头棒喝似的打击。这个以“信息技术”为制高点的教育改革前沿阵地,对于教师所要求的技术门槛十分的高,唐晓勇突然发现“自己数年的积累在瞬间停滞了”。

  此刻,学习几乎是一种本能的觉醒。当时的他在技术上还是门外汉的角色,但是在书籍、光盘和同事的帮助下,长时间投入精力的努力下,他总算是敲开了科技教学的大门。但是,唐晓勇知道,入门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埋头苦学Authorware、Photoshop、Flash、FrontPage等应用软件,把其他老师的课件源程序拿来反复琢磨,进行二次开发。

  一心向上的他还一直在关注着科技行业相关活动,2004年他便积极参加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由此打开了一个窗口,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2009年,他参加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创新教师大赛,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同年11月,被教育部选送代表中国到巴西第三大城市萨尔瓦多参加“第五届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

  唐晓勇说,经历了这次比赛,他在教学理念和技术上的思路大开。像是“项目型”学习,之前虽然一直都有所实践和思考,但是完完整整经历过这样一个规模的项目之后,才对项目型学习有了更系统的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让“基于问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他学会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深刻地实践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科技为本的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也让唐晓勇体会到科技对教学的伟大推动。他在此次项目中首次接触到VCT(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虚拟教室漫游)模板,感觉很惊喜。

  在这场让唐晓勇终生难忘的比赛中,他和来自甘肃崆峒的两家小学合作进行了学习项目,接触了教学水平和生活水平没那么好的地区,也深深地被他们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所影响。他说他由此诞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去做“携手助学”的义工,到欠发达地区去传播“携手助学”的理念,去培训教师,用网络连接更多的志愿者,用行动来诠释“携手助学”的理念。 

  展望未来,微软全球企业公民行为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前进的每一步都代表着微软在提高公司的商业行为、增强用户的安全性以及帮助全球企业和个人实现其无限潜能方面的不懈努力。在中国,微软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其“扎根中国,致力于与本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和承诺,持续不断地履行其企业公民责任。未来,微软将继续增强与政府及业界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创新,推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不断采取各种努力,致力推动缩小数字鸿沟,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