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网民公益行为与态度调查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网民公益行为与态度调查
2010年10月29日 18:45 新浪公益

  尊敬的新浪网网友: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社会捐助行为的调查,您的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完全匿名,问题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您只需选择您认为合适的答案。所有数据只做统计分析之用,我们将严格保密。谢谢您的参与!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年10月

  调查背景介绍:

  中国公益事业已逐步迈向“全民公益时代”。据《200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显示,在2008年重大事件和巨大灾害中,公众个人捐款达458亿元,占捐款总额的54%,远高于大陆地区企业捐款数388亿元,改变了此前国内个人捐赠不超过总额的20%的格局。其中,每人人均捐款达34.66元,是2007年的人均捐款额(2.5元)的近14倍。

  公益是一根无形而坚韧的纽带,能将每个处于不同地理、民族、阶层与文化背景的个体结合成具有共同理想、追求和相互守望的共同体。公益体现着坚强的民族意志和共同的情感价值,公益事业的发展及人民参与公益事务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公民社会发育的重要指标。公众参与社会捐助活动中蕴含的“公民美德”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精神资源,故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公益精神、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建构和公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汶川、玉树、舟曲等一系列赈灾与重建经验中,不仅显示出公益是汇聚所有社会细胞共同行动的重要推动力,也揭示出在迈向“全民公益时代”的进程中,互联网已成为了最重要的推动者。

  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1.8%。4亿多网民在互联网上交流结识,建立信任,凝聚共识,促发行动,形成一个独特的社群与新的意见阶层。互联网推进着中国公民参与和意见表达,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参与社会的革新再造,也让过往多由国家一元主导的慈善事业成为多元主体参的公益行动。

  基于互联网的“全民公益时代”,需要更加关注网络舆论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了解互联网提供的公益参与的方式,聚焦公益事业的主体──基于互联网的公益行动者,了解网民从事公益行动的内在动因、意识、态度、情感以及公益行动取向,剖析其对当前公益事业的认知与评价,为中国公民社会成长需要的社会制度、结构上的改变提供理据。

  本研究项目“从网民到公民”更希望能在此研究结果上,探究我国的“网民群体”是否正朝着“公民社会”迈进,进而思考“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弘扬公众对公益与公民美德的认知”、“ 如何使公益行动从依赖国家动员、组织动员转变为公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如何将参与公益提升为一种基本的公民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影响我国公益事业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