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第三届消贫奖感动奖候选人:王搏

第三届消贫奖感动奖候选人:王搏
2010年09月26日 16:16 中国扶贫基金会

  1981年,家境贫困的王搏,初中毕业后便在家务农。由于父亲是一个中医,王搏也学得一些医术。平时农闲的时候,王出外采集并买卖草药来贴补家用。

  1983年,王搏到位于甘肃和陕西交界的一个山村去收购药材。该村为大山包围,交通困难,与外界联系甚少。村里惟一一所小学,是所一人一校名叫三叉的教学点,学校有四个年级,在此任教的是本村50多岁仍单身的一位村民。

  王搏在收药材时,认识了这位老师,而此时这位老师已抱病在身。同年王第二次去这个村子时,发现他已经病逝,而学校老师已经换成了一个正在读四年级的小女孩,这个“老师”已经教了半个月,而上面还未派老师。王搏决定留下,教这群山里的孩子。

  王搏这一留就是半年,没人发他工资,由村里负担吃喝。王搏清晰记得冬天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围坐在石头上,中间是一个火坑,前面是一块小黑板。一年半后,村里一位女老师接过王搏的教鞭。

  这次代课老师经历,让王搏对于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和代课老师,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1986年,不甘劳作在田间地头的王搏,力图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就在这一年,王搏学摄影给游人照相挣钱。

  王搏花了300元钱外加3袋麦子,从同学手中买得一部国产二手相机。经过简单的摄影技术学习,王搏开始在家乡的麦积山风景区揽活了。

  在风景区里找活干,得主动跟游客搭讪、拉客,而初入此行的王搏不善此道。一个月的业绩仅拍了一张照片。想到买相机的巨大投入和家里生计问题,王搏开始放下面子,学着拉揽游客。在以后拍照经营的生涯中,王搏努力地寻找客人,甚至多次跟风景区里搞垄断经营的“相霸”大打出手。

  在王搏做经营的业余时间,他开始关注身边的贫困孩子。

  1988年,王搏开始拍摄一些贫困儿童。这一年春季,王搏家邻近的一个村子里,一个家境贫困的小女孩,因患白血病和父母跪街乞讨的场景,让王搏震撼万分,小女孩最终无钱医治而死去。

  从1990年开始,王搏除一半时间花在风景区拍照挣钱外,其他的时间都专注于拍摄由于家境贫困而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儿童。1993年,为能提高摄影水平,王搏还上了中国摄影函授学院。

  十多年来,王搏跋涉于甘肃、宁夏、四川、陕西、青海、内蒙古等省46县的3000余山村。共拍摄访问了1000余所中小学36000余名贫困失学和面临失学的少年儿童。

  1996年,王搏打算为他所拍摄走访过的贫困孩子寻找一些资助。他想到的首先是媒体,想借此将这些孩子的信息公布出去,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资助。王搏找到《甘肃日报》某资深记者,将孩子们的照片和资料交给了该记者,但计划落空。

  王搏没有放弃,他想到了举办影展,但办影展需要资金,王搏又开始在兰州寻找赞助单位,但情况并不乐观。

  无奈他最终只得自己筹备资金,在朋友的帮助下,于1998年5月17日凌晨将照片挂在了兰州东方红广场。

  就在人们上班的高峰时段里,这些照片让东方红广场聚满了观看的人群,反响强烈,现场有25个孩子得到了资助。第一次影展的成功,坚定了王搏通过影展救助贫困孩子的决心。

  影展完毕后,王搏又上路了,他计划1998年到北京举办影展,让更多的孩子得到资助。

  “一对一”资助计划的12年历程

  经过一年的拍摄准备后,1998年11月,王搏开始了他的北京影展之行。在中央民族大学两个学生的帮助下,北京影展的第一站是中央民族大学,为期一个星期,影展引起轰动。随后又在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7所高校举办。

  就在这次北京高校影展上,王搏决定在资助人和被资助人之间,用一份协议书来维系资助。协议规定,一个贫困小学生一年资助费用为100元;初中生每年为300—500元,代课老师的资助金为每年1000元,协议期限一般为两年。

  该协议书规定资助的方式为“一对一”,资助人和被资助人直接建立资助联系,王搏不参与双方的信件和钱物代转。

  被资助方得提供相应的自身证明材料,包括村里开出的家境状况证明和学校的证明。对于贫困的代课老师,同样需要村里开出的收入证明和学校证明以及个人身份证明。

  在资助过程中,王搏起到一个信息连接作用,即通过拍照和访问了解到一些贫困孩子和代课老师的详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记录拍摄下来,然后在影展及“王搏计划”网站上公布,以供愿意资助的人选择自己资助的对象。

  受资助人得到资助之后,会将学校报名收据、学校证明以及感谢信等回执证明,一同寄给资助方,以表示资助款已收到。

  “资助者和受资助者直接接触,是‘王搏计划’的生命。”王搏在自己施行的计划中,自始至终坚持这个理念,资助人如对受资助人的资格产生怀疑,可随时实地考察受资助人。

  二 十多年来,所有受资助者个人资料,都来自王搏的实地考察拍摄。从1990年开始,王搏一个人跋山涉水,奔波在西部的山区,为了能更多地了解每个地区的贫困儿童,他会力图找到当地学校的老师作为志愿者。因为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当地人,了解当地贫困学生的情况。王搏通过老师了解到贫困学生的信息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逐一证实、访问并拍摄。

  由于王搏没有相应采访证件,初跟人打交道了解情况,很难让别人相信自己,他最初认识老师并进入其生活的方式,是替当地老师拍全家福照片。

  通过当地老师这个特殊的志愿者群体,王搏会了解很多贫困孩子的信息。但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尽量多地把需要资助的孩子纳入“王搏计划”,王搏都会认真实地考察核实。

  “工作量很大,得花大量时间。”王搏说,但只有这样,才确保在影展现场,对于资助人的提问能一一应答,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这也是这么多年,资助计划得以坚持下来,且受资助人数多达一万多人的原因所在。

  但王搏计划的执行并非万无一失。在回访受资助人中,王搏发现,有些学生的家长是文盲,学生也不会写信。经常出现资助人资助完后,未见任何回信而中断资助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王搏会在当地家长中,选出一名有威望的家长组织一个家长委员会,再加上学校里的班主任、校长,组成一个共同的受资助组织,确保资助的顺利进行。

  王搏还遇到过资助款项被截留的情况。2000年,甘肃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小沟学校,26名学生总共2600元的资助款被村支书截留。

  该校为一人一校,26名学生都为一外籍爱心人士资助。资助款被截留的方式是,该村支书通过强权,伪造了各项证明,包括学校开具的证明,甚至资助后的学生回执。

  通过回访,王搏得知学生并没有收到这笔资助款。最后不得不跟该村支书理论索还资助款,无果之下,王搏甚至跟该书记动了拳脚。钱最终被要了回来,而王搏也受了伤。

  之后,王搏想到这里老师的软弱和村支书的强权,欲取消这里的资助计划,但在这名外籍资助人的坚持下,王搏只好改变资助方式,将钱由他亲自转交,一一分发给受资助的学生。这是王搏违背资助协议的一次无奈之举。

  令王搏更无奈的是,他所访问拍摄的一些所在地政府,会出面对他围追堵截甚至辱骂殴打,以阻止他的行动,原因是他的行为否认了当地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普及率。更让他感到不解的是,有些受资助者在邮局领取资助款项时,每100元会收3—5元的费用,而邮寄费在资助人邮寄资助款时就已交付。

  “王搏计划”欲往何处

  多年在山区劳累奔波,让王搏患上了心绞痛。今年10月底,王搏在天水麦积区回访受资助的代课老师和贫困儿童时,心脏病又犯了。

  10月26日,是王搏从医院出来的第二天,他又出发了,这此出行的计划是回访受资助的代课老师及贫困儿童。除了出行用品和摄影设备外,王搏还随身带了几瓶治疗心绞痛的药丸。“过一两天就回来,别在外呆长了。”王搏的妻子嘱咐道。

  这天中午,王搏回访完了3个贫困孩子和1个代课老师后,心脏又开始疼痛,下午回访另一个山沟里一人一校的计划,不得不取消。

  “现在总试图带一颗平静的心去做这件事,但很难做到。”王搏摸着胸口对记者说。

  就在上午回访受助者之际,王搏又接到了5条短信和1个电话,都是有关资助事宜的。有资助者询问,为何受资助的人在接受资助后没有回音,还有资助者因受资助者家里安了电话而质疑其受资助资格。

  王搏向记者倾诉说,山区信件邮递速度慢,时间长是很正常的事,而至于像资助者资格的审核,他已尽力而为了,况且贫困家庭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这些琐事都得自己来打理,王搏深感力不从心。

  王搏也曾想过找志愿者帮忙,但计划中资助者和受资助者直接接触的特殊性,对于资助者询问受资助者的信息,只有经历过实地考察的他才能说得清楚。发展“老师志愿者”也不容易,100个老师里能挑出五六个合格的志愿者就算不错。

  《摄影之友》前主编那尔松,是王搏多年的好朋友,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搏多年的实地访问和拍摄让他自己疾病缠身,身心几近崩溃,且家境困窘。对于影展的作用,那尔松认为,应该更多从宏观上注重大的效应,通过影展来影响社会对西部教育的认识,影响国家的政策。

  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施行“两免一补”的政策,王搏打算将资助的重点目标转向有升学希望的高中贫困学生,同时兼顾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但高中学生的开销很大,每年至少资助一千元,这对于资助者来说,显然没有义务教育阶段资助起来容易,实际资助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对外公布,将于2007年之前逐渐全部清退代课老师。这意味着“王搏计划”中资助代课老师的内容也将告一段落。

  面对太多需要资助的孩子和代课老师,王搏想寻求固定资金,加大资助力度。他曾经找过国内一些知名的基金会,但基金会给他的答复是,基金会面临的情况是“僧多粥少”,很难为“王搏计划”提供固定的资金资助。

  有些基金会也想将王搏招募为成员,条件是王搏将所拍摄的作品提供给基金会,社会上募集的钱款也归基金会,资金使用不归王搏管理。王搏觉得这样缺乏一个监督机制,且被机构利用,受人束缚,违背“王搏计划”的纯洁性。

  王搏也考虑过自己成立一个非公募的基金会,但基金会的审批绝非易事。而且让他感到矛盾的是,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北京首都图书馆影展上,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为“王搏计划”设立了专项基金,但在影展上资助者寥寥,人们还是更愿意采取直接跟受资助方接触的资助方式。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