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回顾

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回顾
2010年09月09日 16:37 新浪公益

  基本情况

  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于2009年9月17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由环境保护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承办。论坛的主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论坛设开幕式、主题峰会、四个专题论坛、一个边会、闭幕式等活动。四个专题论坛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维护”、“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一个边会是“全国中小环保企业绿色融资会议”。

  出席论坛的领导同志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两院院士宋健,57位国务院各部委和部分省(市、自治区)主管领导,联合国驻中国总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马和励,欧洲联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大使赛日•安博,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大使拉佐夫,法国驻华大使馆大使苏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协调员王之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协调员张世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经济专家盛馥来,美国、英国、挪威等24个国家的代表、9个国家驻华大使及多名中外资深专家学者以及各方代表及共700余人。

  论坛开幕式上,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同志致开幕词,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万本太总工程师代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同志作了《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绿色经济》的主旨报告。联合国驻中国总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马和励,欧盟驻华代表团大使赛日•安博,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大使拉佐夫,法国驻华大使馆大使苏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协调员王之佳,苏伊士环境首席执行官舒赛德,分别代表各方致辞或讲话。外宾在致辞或讲话中普遍赞赏中国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做出的努力,为世界做出了贡献。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陈晓宁司长代)、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孙鸿烈、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卓榕生、云南省副省长和段琪等7位嘉宾在主题峰会上发表精彩演讲。与会代表一致反映听后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来自环保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单位的25位专家学者在四个专题论坛上发表了演讲,有些代表还做了即席发言。此外,50多位代表提交了书面发言,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论坛演讲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见解新颖,质量和水平较高。

  为直接服务于环保产业,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融资服务中心在论坛期间举办了 “全国中小环保企业绿色融资会议”。相关部门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就国家对环保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企业如何申报,银行支持环保新政策及跨区域贷款,国内外非银行机构提供私募、上市、民间资金等方面内容与参会的30多家企业进行了交流,并进行了融资对接服务。会议达成融资意向7笔,金额近5亿元。

  论坛得到了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安徽盛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沈煤集团的赞助支持。得到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央人民政府网、新华网、网易、新浪、搜狐、国家环保部网等35家重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论坛新闻的网络引用频次已逾4万篇(条),社会反响良好。

  主要收获

  (一)提高了认识,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

  1.论坛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文明为原则实现发达国家在传统模式中实现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实现生态导向型的新型工业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文明,又不同于西方国家后工业化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发展上的一次飞越,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实现历史性转变。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实行“同步、并重、综合”三个转变,是环保领域战略性、全面性、方向性的历史性转变,也是具体化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行“三个转变”,就是实行健康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就是走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和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要痛下决心并采取果断措施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2.认清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努力方向。中国人口多、发展快、污染排放总量大,压缩性、结构性、复合型的环境问题突出,能源结构不合理,“两高一资”、高碳排放,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由黑色经济、棕色经济尽快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分析和研究了国际经济形势。大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没有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之路;工业生产发展没走清洁、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生活消费没走节能环保之路;社会发展没走生态文明和和谐共生之路。代表们深有感触地说,这次金融危机给绿色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一定要抓住不放,改变经济发展格局。

  4.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积极应对和尽快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是当务之急,适应是迫切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行积极有效的节能减排,国内外专家们普遍希望在2020年至2030年前各国把二氧化碳排放减至50-60%,构建绿色经济排放体系,实现人类与地球和谐共生。

  (二)转变发展模式,调整能源结构,实行低碳排放

  我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煤碳生产和使用是世界之最,也是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大国。专家们认为,以煤碳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制约因素,要下决心调整这种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再生能源、替代能源、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专家们还提出,要开展高新科技攻关,推动产业和行业革命。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推广使用节能减排和高新清洁生产技术。对煤炭也可研究使用“煤地下气化”技术。要努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生产力,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三)以城市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国家已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是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循环利用的关键是以城市为载体、为依托,向不排放废物的循环型城市发展。企业是循环经济的主体,应鼓励其实行零排放和无害化排放,把循环再利用做到极致。

  专家们还提出,要合理规划循环经济区域,改造和完善现有产业布局,以区域为依托,小到一个工业园区,中到一个城市,大到几个城市的整体联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四)建设生态农业,打造农业生态经济

  我国农村仍存在五大环境经济问题。一是面源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和重金属的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土地和地下水的污染。二是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没有实行规模化收集和处理,多数属于自由化排放状态。三是畜禽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有序的组织管理,大都处在自然农业生产时代。四是污染仍在从城市转向农村,工矿污染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凸显。五是农村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经济不发育。

  专家们认为,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一是要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觉悟,教育和引导农民自觉和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二是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并采用行政、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垃圾的村收集、镇集中并转运、县(市)处理。三是政府实行补贴,在农闲时节组织农民清理污染的河沟池塘、种树育林、修复生态和环境。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在政府帮扶下,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开发生态能源,改善农村用电照明、做饭及环境卫生条件。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