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生态中国体验行探秘现代花果山

生态中国体验行探秘现代花果山
2010年08月16日 10:54 新浪公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九间棚人身上,体验行队员们找到了这句话的最佳体现。8月10日,第6期生态中国体验行队员们到山东平邑县九间棚村,探访九间棚的生态发展之道,找寻这座现代花果山的水源。

  据悉,20多年前九间棚还是一个山体裸露、山路陡峭——卖猪需要4个小伙子用桌板抬下山、每人每天只分到一碗水的穷山村。而如今呈现在队员们眼前的九间棚,山上全都批了绿色新衣,从山下看到满山的一片翠绿,沿着柏油路走到跟前发现已是硕果挂枝头。村支书刘嘉坤自豪地介绍:“你们要是春天来,这里满山都是花,我们这被称为最大的人工花园。”

  要想富,不能只靠修路。队员们在九间棚果园里摘桃时细心观察发现,盘山路修好了,电从山下拉上了,可水源问题如何解决?为解开谜团,队员们分成两队,找寻这座现代花果山的水源所在。

  在两队寻找过程中,队员们体验了当年九间棚水源建设的艰辛。九间棚的山崎岖陡峭,第二队队员在沿着大水管寻找时,经常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多处将近90度角的山路。队员赵荣慧说:“最后刘书记告诉我们所见到的大水管是1984年的时候他带领村里人亲手扛到山上来的,我很震惊但更是敬佩,我们空手走都差点走不来。现在看来愚公移山并不是传说。”

  但让队员们感受到愚公移山精神的,并不只体现在第二队沿饮用水管找到的山泉上。当沿着果树林一路往上爬找到山顶的天池时,通过村民的介绍,第一队队员得知,为了解决灌溉水源问题,村里在山顶建了一座120多平方米的天池,通过收集雨水进行灌溉水源的存储。据悉,这样的蓄水池在九间棚村大大小小共有近40处。“当年没有挖掘机能到山上来,早期这样的蓄水池子都是我们村民一铲一铲挖出来的。”提到这些水源建设,村民们都颇为自豪。据悉,九间棚人共建设了扬水站3座、蓄水池38个、石渠3500米,通过对山泉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栽植果树2万多株、水土保持林木8万多株,并为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管。

  队员陈乐桐竖起大拇指:“我们一路上还看到了两处正在建设的水库,九间棚人拼搏精神和生态建设意识让我们很敬佩。”生态中国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九间棚村正在建设的更多蓄水池,不但能保障在干旱之年的果木灌溉问题,而且能增加空气湿度,让山上的树林和果木能更好地生长。

  刘书记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小伙子埋怨村里穷,没有姑娘愿意嫁到光秃秃的山上来,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们终于实现了荒山变绿林,满山花果香。环境好了,村也富了,小伙子们娶媳妇也容易了。”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