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特别报道:微软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公益“E时代”

特别报道:微软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公益“E时代”
2010年04月27日 20:20 新浪公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多极化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公民社会迅速崛起,非营利机构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也快速提升。尤其在我国,随着大众公益意识的日益增强,公益活动和志愿者组织日趋活跃,参与公益活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公益事业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也日显突出。随之,非营利机构也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截止2009年底,全国基金会达到1837家,比上一年增长258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是,面对已经滚滚而来的信息化大潮,非营利机构尚且面临诸如:硬件资源短缺、IT管理人才匮乏、内部网络建设不足、网络传播途径单一、数据库应用有限等多方面的挑战。据北京富平学校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近期对国内50多家非营利机构信息技术的现状和需求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56家机构普遍存在着IT技术滞后的问题,并有63%的机构电脑配置不足、信息技术人才紧缺、内部网络建设落后、对于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缺乏使用等问题,而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以及管理平台等设施的机构尚属少数。这种局面不仅与社会信息化的趋势相背离,而且极大影响了公益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突发事件遭遇信息瓶颈

  程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基金会中心(项目)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就在抗震救灾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5月16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慈善网站捐款平台相继在流量压力下瘫痪,大量捐款人无法访问网站。得知这一情况,微软公司迅速组织技术工程师,连夜制定完整的流量解决方案,在与F5、英特尔、浪潮、曙光等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对慈善网站的数据库进行了程序优化,使该网站的捐款平台很快就恢复运行,并将其响应时间缩短至半秒以内。

  其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有力支撑“512”救灾工作的做法,不仅使其有效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了应急能力,解决了公益机构较普遍存在的因人员不足难以适应突发事件,以及业务迅速发展需要的问题,而且又通过的配备、优化组织发展、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等软件工具,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业务再造而革命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实现了机构创新。另外,对于被称为非营利机构生命线的公信力建设,信息技术的作用神奇而无可替代——通过数据库建设、网站查询设计,就可以面向社会进行捐赠钱物查询、项目跟踪与信息公示,不仅能够直接提高非营利机构的透明度,而且对其提高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水平等都将发挥监督和激励作用。此外,公益作为一项社会事业,仅依靠非营利机构自身的作用显然难以支撑,因此,需要非营利机构携手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群策群力,联手推动,而信息技术恰恰使各种社会力量的互通互联,能够发挥出整体作用,提升全面管理能力。

  非营利机构信息专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基金会中心(项目)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程刚深知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在非营利机构的运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并将其服务范围和对象扩展到新的地域和群体。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为非营利机构提供了拓展和发展的机遇,有效提升非营利机构的透明度、公信力和竞争力”。

  程刚:我从93年就开始在公益机构做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最深的体会就是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时候,像微软这样企业提供的IT服务。它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5.12汶川地震,公众通过互联网了解灾情,参与抗震救灾的热情非常高。5月16号红十字基金会的网站系统全站瘫痪。以前我们理解一个网站就是一个展示平台,那时突然发现公益机构的平台,就是公益机构的声音。因为公益机构一般没有那么多经费在IT方面投入,就当时的服务量来说机器很薄弱。

  17号七点多,有专家来诊断修理,微软的一个数据库专家,正在奥运会的封闭里,实行远程诊断。八点左右的时候又相继来了五六个不同公司的IT人员,相互不认识,到办公室之后就像认识一样,毫不客气的讨论方案,加上微软的两个专家,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多才讨论好方案。于是我们协调托管商,大规模更换系统及软硬件。第二天早上八点钟来了20个人,带着软件、技术,下午两点半的时候整个设备系统更换好,2:40的时候,整个网络系统恢复运行。

  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数字。汶川地震三天后网站捐款量达到四五万,受理工作量到5月31号达到50万,相比之前的一年一万,对我们这样的机构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个数字延续到现在,到上个月,基金会整个网站捐款量已经超过80万。也就是说08年、09年、10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增长30万。数字背后说明由于有微软提供的数据库系统支持,才获得了公众更多的参与和支持。IT太重要了,公益机构如果没有公信力,就没有生命力。

  公益组织对于IT建设投入不足

  公益机构对于IT,对于新兴技术的依赖,尤其对互联网的依赖很大。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到两年的时间网站捐款量增加了30万,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向公众说明的平台是不会有这个结果的。此外网站有80万捐款去向,既对机构透明性和公信力提升,同时也是兼顾社会对捐赠人的关心爱护。有这么好的信息库的支持,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基金会。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网站和网络的服务,提高了人气及社会关注度,红十字基金会在福布斯排名第一,体现了大家的努力,社会的支持,以及技术的支持,谢谢大家。

  我们所有用的数据库的平台全部是微软无偿捐赠的,当然还有很好的服务。信息化这一块一直是基金会最重要的一个工作。红基会的互联网网站,现在在中国的基金会网站里排第一。这两年又做了一些信息化方面建设的工作,建立了一个规模非常大的综合管理系统。关于新的应用,博客用了很多,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及比较成熟的技术向公众阐述款项的去处及跟进的服务。

  初期因为技术要求不高,工作基本上由我们自己完成,投入并不高。现在投入相对变大,软件平台更新过一次,数据库研发是自己做的,到目前为止像基金会这样的机构,很难还说出来一个像企业,像单位做IT预算,但的确没花多少钱。现在IT的设备都是捐赠的。但是方案论证、技术平台,我们还是请微软。募捐来的钱都是定向的,在募捐人同意情况下,我们提取不到10%的管理费,一般不达到这个数。

  二、专业、热情、真诚的微软员工志愿者是支持公益的强大后盾

  Clair Deevy 微软公司亚太区企业公民经理

  微软做这么多年的公益事业,微软公司自己的公益团队是什么样的组织状况?是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组成这样一个团队,像洪军这样的人才,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据你们的观察,中国非营利机构主要的管理问题有哪些?对照微软,这些非营利机构除了IT技术之外组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Clair Deevy:先回答一下非营利机构的优势和弱势,其中主要讲的刚才5.12的事情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出现灾害之后,把公益提到一个很明显的层面。从微软的经验来讲,有几个层面,有政府层面,非营利机构层面,企业层面,因为从技术角度来讲,特别是做信息技术的企业,对于技术的了解,这方面的专长可能会多一些,但是相应的像非营利机构也有一些专长,大家有各自的分工,因此也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具体从我们角度来讲,非营利机构的长项是两个,一个是它所专注的领域,比如环保。第二是地域的覆盖,对这个地域服务的提供有很多专长。但是它从信息技术角度来讲,有两个问题,一方面它没有途径获得这个技术和产品。其次,获得之后如何运营,不见得有这方面的支持和能力。这样从IT公司的角度,能起到一个独特的作用,我们能提供比较稳定的,比较安全的产品和技术,或者是通过一些合作,能够协助非营利机构把它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提高。这样它能够把这块短板给补上。所以微软有一个软件捐赠的项目,解决了没有途径获得的问题,当然获得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服务,我们会给非营利机构提供相应的软件。  

  洪军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事务总监

  洪军:我把微软中国这方面的工作也阐述一下,中国员工志愿者方面跟Clair Deevy说的比较一致,但有几个比较独特的地方。

  第一,我们不管是做公益项目,还是员工志愿者做的公益项目,微软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即把它当作一个商业项目,从理念和做事方法上,把它作为一个工作。你要尽可能完整的实施,这跟商业应用是非常一致的。第一,你做任何事情,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你要投入,比如在公益活动当中,志愿者数量不多,但效果显著,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从我们这个部门的角度讲,更多的是在推动和提倡大家用自己的专长和技能,我们觉得这样会取得比较好效果的一种方式。

  另外,从商业角度考虑,持续与否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希望这个活动结束之后,关于微软志愿者有两件事。

  一个是,组建一个邮件组,今天所有参加活动的非营利机构的人放在一个邮件组,便于日常沟通和解决问题。

  第二,定期做一些电话会议。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做一些比较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样能够有一个长期的效率。

  还想给大家分享几个例子,我们觉得员工志愿者活动,要有心,同时还要有脑,光有任何一方面都不是特别充分。这就是为什么,像今天这样的活动,即使微软志愿者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每一张桌子会有固定的微软员工加入,跟那个组的非营利机构代表一起去讨论,针对这个具体问题我们做什么。公益活动很多,自己也要非常坚信你的心血,你要做的这种计划,你要去实施,你要去确保它可持续,你的思路花在哪儿,跟你做日常工作没有区别,完全是做一类的事情,那个思路和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谈谈跟非营利机构交往当中我们的一些体会。现在非营利机构还处于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规模不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一方面属于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有资源的问题。跟IT的合作,能够让他们的基础设施发挥很好的作用,而有时候需要考虑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很多时候信息技术系统跟非营利机构内部的流程是相一致的,其实当你内部流程都已经成熟了,你的信息技术系统才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达到相应的效果。这也是微软特别希望跟非营利机构一起合作的原因之一,我们不仅是分享技术方面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分享管理方面的经验,怎么提高效率,这方面也是比较着力做的事情。

  第二,透明度是非营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生命力。对于透明度的要求,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些好像是很小的非营利机构,却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这个机构会比较有效的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和手段,包括刚才提到的博客、微博,它能够用这些工具加强跟不管是业界同仁的,或者是捐赠方之间的沟通,来回答他们很多的问题。所以,这里有挑战,也有机遇,当然你处理不好这个问题的话,要么是你做了很多工作大家不知道,或者是像刚才程刚先生提到的,已经做了,某些问题还不知道,或者是有误会。

  微软的志愿者项目,或者说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多的组织部分,我们有软件捐赠的项目,有员工自己亲历亲为去开展一些活动。这个方面分两块,一个是完全跟他做的电脑工作脱离。第二个也是越来越多发生的,很多时候员工用他自己的技能来开展工作。正好来北京之前,Clair Deevy去了台湾。微软员工志愿者有很多参与,利用自己专长和技能,去帮助台湾的红十字会,去管理。每次灾难的时候志愿者蜂拥而至,你如果不是有效的管理,反而会制造很多麻烦。

  还有一点,基于我们的经验,在开展员工志愿者活动当中,可能或有一个益处,像口口相传似的,不管是我们参与活动的员工志愿者跟我们的同事分享他做的一些工作,或是跟我们一起合作过的非营利机构,把他跟微软合作的经验,跟其他的业界同仁去做沟通,或者说微软有这方面的长项,去互相合作。或者从微软员工角度,以后有类似这样的事情,他们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是一个大家都因此而受益的过程。

  三、创新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优势结合

  随着国内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认识的日趋完善,企业慈善行为从初级的捐款、捐物,到发挥自身专业领域优势,利用员工志愿者,服务社区,保护环境,推动教育,提升行业道德水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过程。在完善和维护自身公益项目的基础上,如何更大程度上宣传企业倡导的社会精神,企业合作与媒体互动将成为日后网络公益的重点,向公众传播公益理念,社会公众的参与与网民的互动交流,这些会成为公益活动的成熟模式。

  微软中国也希望运用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长协助非营利机构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他们的使命。同时,微软公司还积极与政府、非营利机构和业界合作伙伴展开合作,携手广大社会力量帮助非营利机构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竞争力,打造公益“E时代”,从而实现公民社会的壮大,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