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关英夫妇:给“麻风村”带来希望

关英夫妇:给“麻风村”带来希望
2009年09月11日 10:23 中国青年报

  今年,小王(化名)以555分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消息传来,远在北京的86岁高龄的关英和她的丈夫郑用熙高兴不已,因为小王是麻风病人的后代,来自云南临沧凤庆县的“麻风村”——藤蔑河组。

  “至少在临沧地区,这是第一个从麻风病人后代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关英夫妇最近正忙着写信呼吁,帮助小王完成学业。9年前,正是关英夫妇的出现,给“麻风村”带来了希望。

  故事还得从希望工程说起。

  15年前的一天,西南联大的几名校友在关英家做客,一场讨论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4点,讨论内容是要不要发动西南联大的校友捐资支持希望工程。

  “最大的顾虑就是怕‘不上不下’,捐不到2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怎么办。”但是关英横了心,半开玩笑地说,就算化缘也要把这件事办起来。

  “我低估了校友,不到100天,我们就收到70万元。”关英夫妇说这是他们15年来坚持下来的动力。

  去年,已经85岁高龄的关英在家人的陪伴下考察了在贵州、湖南、甘肃、青海建起的4所希望小学。

  关英夫妇的行动在海外华侨中引起震动,居住在美国的周胜祝老先生先后捐建了12所希望小学,其中一所以援助我国防治麻风病而著名的医生马海德命名。

  受周先生之托,关英夫妇先后走访了很多麻风病防治的专业人士,最终把学校地点选在了云南临沧凤庆县松林村中心小学,这里距“麻风村”——藤蔑河组最近。

  虽然“麻风村”的绝大多数患者已治愈,并且结婚生育,现在已经是第三、第四代,但他们仍被视为“麻风病人”,很难与外界沟通,更不用说上学了。1992年,这里曾设村小,但没人肯来任教。

  关英夫妇与县、乡、村、学校的领导协商,表示只要松林村中心小学愿意接受符合条件的麻风病人后代入学,就愿意在松林投资20万元。但当地表示,即便学校愿意接收,麻风病人后代的家庭条件也无法支撑子女读完小学。于是,他们夫妇先提供资助,让学校设法收下两名学生,再想办法。

  消息传开,很多校友和朋友主动捐款,于是,二人邀请几名老校友设立了“麻风病人后代专项助学基金”。

  有了钱,关英夫妇写信让当地每年选拔10名以内的学生在读完3年级后入读马海德希望小学,每人每年补助600元。

  2003年开始,马海德希望小学的麻风病人后代陆续毕业了,关英夫妇通过努力,不仅解决了这些孩子的升学问题,还继续设法资助他们。

  关于麻风病人的后代和关英夫妇的故事仍在继续,关英也在打算着去看一看在内蒙古赤峰刚建成不久的希望小学。(文/本报记者 崔玉娟)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