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大众中国张绥新博士:企业文化造就人才培养模式

大众中国张绥新博士:企业文化造就人才培养模式
2009年09月01日 10:30 新浪公益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界许多高层或多或少的有在大众工作的背景,这也是大众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众好比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董事会成员张绥新博士

  每当谈及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张绥新博士都会如数家珍般向别人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在他用幽默的语言所描绘出一幕幕引人入胜的场景中,大众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便被娓娓道来。在近日的一次专访中,张绥新博士就“本土人才培养”这一话题,又打开了他的“故事匣子”。

  大众——堪称国内汽车管理层的“黄埔军校”

  “大众给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汽车人才,甚至外面的猎头公司也都知道,要想找好的技术人员,没有比大众更好的地方了。”张绥新博士半开玩笑地说。

  自1986年上海大众携手同济大学派遣首批师资和专业人才赴德国进修项目启动至今,大众汽车集团为培养本土专业人才而开展“校企合作”已经二十余载。其间,大众汽车直接或间接培养的一批批优秀专业人才,不仅为其自身在中国的各个企业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更为整个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难怪张绥新博士会用“黄埔军校”来形容大众汽车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地位。

  纵观今天中国汽车产业,我们不难发现,业界很多中坚力量都是出身自大众汽车,这一批人里面更包括了当今国内汽车界主要自主企业和合资企业的领导者。张绥新博士在访问国内汽车企业的时候,总能遇到曾为大众汽车工作过的朋友们。

  “我第一次去奇瑞是与一个德国同事一同去的,他曾在一汽-大众做过技术副总裁,我们去了奇瑞以后,见到了奇瑞董事长尹同耀,结果见面的一刹那,大家都愣住了,这不就是我们原来的车间主任嘛。还有一次我去北京现代,结果一下车以后有两个人接我,一个是郭谦,他曾经是北京现代中方高层,当过一汽-大众发传厂的厂长,后来做一汽的副总裁,我一见他就笑了。”张绥新博士谈话间难以掩饰那一份身为“大众人”自豪感。

  “大众标准”在业内的延展

  “大众系”出身的人才,无论走到哪里,就会把在大众学到的经验和技能带到哪里。“大众标准”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界的一项标杆。

  在这个话题上,张绥新博士讲了一件让他感受颇深的事情:“我两个星期以前去看了上汽的临港工厂,这个工厂最初是上海大众的工厂,后来改建成上汽新的工厂,生产荣威。我去看了以后最大的体会是:这不是上汽的工厂,因为我在这里感觉像在大众工厂一样,从各个方面,如工厂布置、整洁程度、质量管理的节点,我一看就觉得这是大众工厂。工厂的职工说他们的大领导陈志鑫(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一切工作的标准一定要达到大众的标准’这一要求,。为什么?因为陈志鑫在上海大众工作多年,做过上海大众的总经理,现在是上汽重要的负责人。”

  “大众标准”不仅在工厂设计方面被广泛沿用,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大众标准”的深远影响更让人叹服。

  “有一个经贸部的人去南方调研汽车零部件产业,他回来以后讲:‘我见到那么多的零部件工业总经理,十有七八是大众出身的,你们的人员流失严重啊。’我听了以后告诉他说,我不担心这个事情。第一,我们还有足够的人才,而且我们也在不断地培养新人;第二,这些人出去是为中国汽车工业做贡献,而且他们有许多是我们零部件供应厂商,如果一个零部件厂商的老总是大众出身的,他对大众的文化、要求、标准更容易理解,也能更好为我们服务,这不是一件坏事。”张绥新博士说道。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