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青海牧民拿起小小摄像机 记录生态保护点点滴滴

青海牧民拿起小小摄像机 记录生态保护点点滴滴
2009年08月31日 17:21 新浪公益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在讲故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吕宾正在用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解纪录片拍摄的基本功----如何拍摄远景、近景和特写。跟随着他的讲解,教室里的牧民学员认真而好奇地摆弄着手里的SONY摄像机,并不时举手提问。这是发生在青海湖畔刚察县 “乡村之眼-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牧民影像纪录培训班第一课的场景。

  “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缘于藏语“松芭喇纳唐吉嘎”,其原本的含义为“所有生命都希望鲜活的活着”。来自刚察县三角城种羊场辖区那仁社区的学员加悟才让,自幼对黑颈鹤就有种莫名的钟爱,特别喜欢观察这种藏族传说中的神鸟。从2005年开始,他就拿小纸片记录下每年迁徙到自家院落背后那片那仁湿地的黑颈鹤数量,这样的记录一直持续到今天。加悟才让说,“黑颈鹤起飞的姿态特别好看,可惜我拿小数码相机总是拍不下来,现在有了摄像机,我可以记录下它在我们那仁湿地的全部生活过程了,还有老人们讲述的黑颈鹤传说等等……”

  这次培训是由保护国际、青海省林业局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办,青海刚察县森林公安局承办,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提供设备支持,培训时间由8月1日持续到8月4日。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共有11名,其中有7名来自青海乡村社区的牧民,有4名来自于培训主办方正在共同实施的“青海与四川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项目区域--青海湖周边各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等单位的基层工作者。

  “我们可以拍摄我们当地保护黄羊(当地对“普氏原羚”的俗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等级,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十个不相连的地区)、黑颈鹤、湟鱼的放生、赛马会等等”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了摄像机要记录些什么内容呢?学员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现在做的保护工作,是只让某几个生物得到保护,成为鲜活的生命呢,还是我们家乡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并有权利鲜活地活着呢?并且,这些生命,只是我们这一辈人能看到呢,还是应该让我们的儿子、孙子们也能够看到呢?”来自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扎多以 “所有生命都希望鲜活的活着”为主题,启发学员们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

  中国西部有很多珍稀和脆弱的重要生态区域,这里生活的老百姓千百年来和自然和谐共处,然而他们的生活、文化和朴素的环保理念却很少为外人所知。要长期的保护自然,实现生态公平,还需要依靠当地乡村的百姓,为他们保护家乡的愿望提供激励和支持。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宗旨是“做”而论道,即通过在基层实践的经验,提炼生态盈利、社区自信、文化传承的发展经验,实现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当地与外界之间的生态公平之道。“乡村之眼”项目正是要启发和帮助乡村社区的老百姓以本土的视角,记录中国西部的乡村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模式、反映他们面对的冲击和变化,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参与式的方法探索解决方案,这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长期的工作方向。

  在培训班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学员们对自己未来4个月的拍摄主题进行了讨论,来自青海湖农场一分场的年轻小伙子张志钢说:“有一群普氏原羚就生活在我们农场的草场上,我平常监测巡护时就经常看到它们。我要拍一部我们农场的普氏原羚“活字典”,哪怕最后没有人看这部片子,我为我自己拍,也要坚持拍下去!”他的发言感染了在场所有的学员和老师,大家都为他的本土视角而热烈鼓掌。

  培训结束后,加悟才让、张志钢等学员们带着SONY小型摄像机返回到各自社区和工作岗位开始他们的拍摄实践。2009年12月,他们将参加第二次培训,并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后期剪辑和制作,完成第一部自导、自拍、自编的纪录片、用他们的乡土视角展现他们眼中青海湖的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传统文化以及他们自己的生活,这将是一部部鲜活而宝贵的影像纪录。这些乡土纪录片将走进青海湖牧民自己的社区、走进城市,向更多人展示发生在青海湖的真实故事和生活在那里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乡村之眼培训从2007年开始,已经培训了30名来自中国西部乡村社区和基层的学员,在青海湖周边围绕普氏原羚开展的保护工作目前由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保护国际和青海省林业厅支持。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