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东城区四千老人配备专职“管家”(2)

http://gongyi.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09:12  新京报
北京东城区四千老人配备专职“管家”(2)

8月3日,海运仓社区,助老员金瓯正安慰刘秀亭老人。7月27日,20名助老员东城上岗,这是北京首次出现失业人员专职从事养老工作。本报记者 浦峰 摄

  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助老员的工作,让金瓯觉得很有意义。

  但在一个多月前,她还为再就业犯愁。

  做了近10年服务行业的她,半年前因所在的物业公司解散,成了失业人员。

  想找工作,但年龄、体力、学历都没优势。她被列入了“就业困难群体”。

  7月左右的一天,北新桥街道人员找到她说要招助老员。末了,人家说“你这样一热心肠儿,干这肯定合适。”

  此时,东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正式将助老员纳入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体系,各个街道启动助老员招聘,对象都是“4050”人员。

  东城区民政局福利科李科长说,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是最合适的,“他们有生活阅历和经验,父母也正值老年,懂得如何跟老人相处。”

  7月27日,东城区对外宣布确定了首批20名助老员,并对其进行了为期7天的培训,包括老年心理需求、老年常见病、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通过培训,金瓯学到了不少与老人沟通和相处的“招数”。比如,当老人与家人产生矛盾时,可以引导老人换位思考。

  金瓯和其他助老员还互相模拟不同脾气、性情的老人,逐一探索“化解”的诀窍。

  最后,他们总结的经验是,老人内心有孤独感,其实渴望与人沟通,只是对外人不够信任。对于这些老人,就要坚持每天上门,积累信任感。如遇到不爱搭理的老人,应该不断的找话说。慢慢地,老人的兴趣点就会像钓鱼一样被“逗”出来。

  “我们希望助老员足够专业。”东城区民政局福利科李科长说,今后政府还将对他们定期组织培训。

  居家养老人手不足之困

  东城是老城区,60万人口中,60岁以上的占11.7万。然而,在北京整体老龄化的趋势下,这只是冰山一角。

  “北京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54万。”7月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公布了这一最新统计数据。

  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一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八区的养老院床位均已满员。按照规划,到2020年,北京将只有4%的老人入住养老院,96%的老人将在家庭、社区接受生活照料。

  这便是北京2007年开始试点实行的“居家养老”。

  今年,居家养老工作在10个试点区县实行,城八区都在其中。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足。”北京市老龄委一相关负责人说,居家养老是一项大工程,北京市绝大部分老龄人口都生活在社区,因此大量工作下压到了基层。

  为此,不少区县已成立了居家养老方面的服务队伍。其中,多以居委会或志愿者承担助老服务,并直接为老人提供护理、家政等具体服务。但有些志愿者本身也是社区工作者,相当于人手没有增加。

  与此同时,“4050”群体,已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按照市人保局今年发布的政策,政府可以开发、购买适合特困人员就业的辅助性岗位,包括社区公共事务服务等。

  此次,东城区将助老员岗位纳入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体系,聘用就业困难人员,由民政、劳动部门双重管理。既解决了部分失业者就业问题,又补充了老龄工作者的短缺。

  目前,助老员的工资由区县财政、失业保险基金承担,或由各街道补充。一位助老员透露,数额约为950元到1000元。略高于北京目前最低工资标准的每月800元。

  东城区民政局福利科李科长认为,为老助老服务走社会化、市场化模式,已是一种趋势,“服务的主体、支撑体系,都应多元化。”

  如何多元化,金瓯不太搞得懂。

  她能肯定的是,从此,她的生活就和16名独居老人“捆绑”在了一起。(采写/本报记者 温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京报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