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服刑人员子女的故事:流浪儿童有了成长的家

服刑人员子女的故事:流浪儿童有了成长的家
2009年06月23日 09:35 新浪网

  流浪儿童有了成长的家

  ———达县救助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欢 实习生 谢敏

  不是亲眼所见,何青很难相信短短几个月里在这个男孩身上发生的惊人变化。

  6月的阳光下,冯豪(化名)和几个同学正在玩游戏,一直没发现有人在一旁观察着他。“呵呵……”他不时发出笑声,那是一个孩子纯净的、自然的笑声。

  “你们怎么成功地改变了他?”曾经收养了冯豪两个月的何青,有些惊讶地询问达县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她的疑问,进入了我们采访的话题。

  感化一颗流浪的心———慈爱也难阻止流浪的脚步

  “我的心凉透了,只能放弃!”当何青对家人和朋友说出这个决定时,只觉得心里一酸,很无奈。她没想到对冯豪的爱心救助,仅仅只维持了两个月。

  2008年12月的一个寒夜,达县居民何青见一个瘦小的流浪男孩,蜷缩在达州市内一座桥头上,一身褴褛,脚上、手上、脸上到处是溃烂的冻伤。深冬凛冽的江风吹来,孩子一阵颤抖,冻伤流出脓水。何青起了恻隐之心,她毅然把这个流浪孩子带回家。

  原来,冯豪并不是真正的孤儿,他的父亲冯风(化名),2002年参与运输毒品罪被判刑,母亲不堪生活重压,离家而去。家里只剩下一个年过8旬、体弱多病的奶奶。冯豪从6岁起便在外

  流浪,至今已近4年。

  孩子特殊的身世,让何青更加心生怜惜,希望继续照顾冯豪。在征得冯奶奶的同意后,何青开始收养冯豪。

  “一开始,我真的把冯豪当成自己的孩子抚养。”何青回忆,她总是亲热地叫冯豪“幺儿”;每次给女儿买东西,也必然给冯豪买一份;在冯豪重新入学以后,她每天晚上都要抽出时间教冯豪写字认字……长期流浪的冯豪有不讲卫生、不讲礼貌的坏毛病,何青相信自己能一步步改变他。

  大家都相信冯豪的流浪宣告结束,但是情况出现了变化。冯豪入住新家20多天后,不见了。农历大年初一晚上,何青在寒夜里急急寻找,直到第二天晚上9点钟,才终于找到了冯豪。他说是在网吧,何青原谅了贪玩的冯豪。没想到过了几天,冯豪又一次不知去向,寻找5天之后,终于在当地派出所找到了他。这一次,望着筋疲力尽而又满面伤心的何青妈妈,小冯豪似乎有所触动,他做了不离家的“保证”。几天后,善良的何青又一次要面对冯豪的出走。

  反反复复,2个月时间里,何青竟然寻找了冯豪10多次。有时,冯豪离家几天后,竟然还带回在外结交的陌生人。点点滴滴,伤透了何青的心。“真的筋疲力尽了,我觉得靠个人的力量没有办法教好他。”2009年2月,冯豪又一次出走后,何青和朋友们商量,向达县关工委求助。

  留住一颗孤独的心———洞悉孩子内心的渴求

  据省关工委与省司法厅近年来的一次拉网式调查发现,我省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尚有3万多名,这些孩子的生存状况面临着很多问题。

  “何青为什么会失败?”从接过冯豪的那一天起,达县关工委副主任余定清他们就思考着这个问题。

  “何青的失败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余定清说,像冯豪这样的孩子既敏感又早熟,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救助,更需要精神救助。“我们觉得,何青虽然有心帮助冯豪,也做出了很多善举,但她始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并没有了解到冯豪内心到底需要什么”。

  余定清他们并不急于为小冯豪找归宿:“为什么要从何青妈妈家逃跑,是她对你不好吗?”“不是。”几次试探后,冯豪终于说出真实想法:放寒假后,何青妈妈每天上班,而自己一人在家里,很不舒服。

  长期关注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达州市关工委副主任熊长富分析,冯豪的不舒服,其实是一种孤独感作祟。这样的孩子从小失去父母关爱,而且很可能在社会歧视的环境中长大,孤独感本来就很强。

  他们商定,为冯豪选定一家寄宿制学校———达州市真佛山文武学校。这所学校除了学文化之外,还要练武,或许也更适合冯豪喜欢热闹的性格。果然,冯豪到了学校后,很快和同学们消除了陌生感,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冯豪没有再逃离,他说“舍不得这里的好朋友”。

  但是,冯豪对学习并不适应。“一开始,他让我们很头疼。”班主任刘辉告诉记者,由于冯豪以前几乎没有上过学,被编入一年级。每天做作业总要老师守着,只要老师一转身,他立刻放下笔;每一堂课,冯豪总要迟到;练武时,一个动作不愿意做第二遍。

  “其实最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脸上那种和年龄不相符的笑容。”刘辉老师说。每当冯豪受批评时,就会斜着头,露出一种满不在乎的笑容。

  “看到那种笑容,比看见他哭更让我揪心。”富有教育经验的张相勇校长说。“对待冯豪这样的孩子,既要改变他长期流浪中养成的各种坏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起他心底里的上进心与自尊心”。

  班级的一次文艺演出,刘辉决定让冯豪担任主唱。听到这个“任命”,冯豪一下蹦了起来,从来懒懒散散的冯豪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吃过午饭,他就主动把同学们召集到教室里排练,看到冯豪对表演如此感兴趣,张校长他们又让他参加了几次武术表演,每一次表演他都尽心尽力。他还偷偷告诉同学,听到掌声,他每次兴奋得想翻跟头……渐渐的,老师与同学们发现冯豪身上那种满不在乎的懒散劲淡了,他开始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洗衣服,主动申请要当劳动委员。

  放飞一颗充满希望的心———流浪孩子有了成长力量

  有人问:“为一个孩子如此耗费精力,值不值?”余定清说,如果通过对冯豪的救助,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的关注;如果将收获的教育经验加以总结推广,那就很值……

  冯豪入校后的第一个季度假期,许多家长陆续来接孩子们回家。冯豪哭了,边哭边说:“想见爸爸。”张校长看到冯豪脸上落下大颗大颗的泪水,一下子愣住了。

  “第一次见他对亲情有如此渴求,我们应该帮助冯豪实现这个愿望。”但他们心里也有担忧,铁窗之内见父亲,会给小冯豪留下心理阴影吗?

  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在贵州的监狱找到了冯豪爸爸。见到日夜想念的爸爸,小冯豪一下子冲了过去,大人孩子都泪流满面。短短3个小时的相处,8年未见面的父子难舍难分。“爸爸,你一定要在里面好好的,我也在外面好好的,我等你。”小冯豪哽咽着,对父亲许下承诺。

  回到学校,刘辉老师发现,冯豪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他过去每天都要拿着学校发的零用钱买零食吃,现在他买零食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他告诉同学,爸爸希望他能多照顾奶奶,“我要把零用钱存下来,等存到50元,就给奶奶买一件衣服”。

  更让人欣喜的是,学习上冯豪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劲头,在完成作业之余,还主动找课外功课;练功时,他也吃得苦了。他说,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找一份好工作,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接爸爸、奶奶,还有老师一块儿住!

  “父子相见竟能有如此好的效果,这可真是意外收获。”看着冯豪的变化,张相勇、余定清他们心里都颇感欣慰。一个曾经的流浪儿将不再流浪,因为希望与责任给了他茁壮成长的力量,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家。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