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志愿者》真情故事:收养214名孤残儿童的烦恼

《志愿者》真情故事:收养214名孤残儿童的烦恼
2009年03月23日 15:48 新浪网

  安徽省颍上县有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唯一的“爸爸”是已经67岁的农民王家玉,孩子是他13年来历尽艰辛收养的214名孤残儿童,这些孩子们将近一半都有脑瘫、智力障碍、唇腭裂、聋哑盲、肢残等残疾。

  王家玉是安徽的一个农民,自己有5个孩子,一个是聋哑人,四个有智力障碍,因此,爱屋及乌,他对于孤残儿童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早年办厂致富后,他就开始收养孤残儿童,办起了孤儿院。后来 ,孩子越来越多,他就将厂房改成了孤残聋盲学校,专心照顾这些孩子。

  2003年,一场洪水使王家玉的房屋、工厂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些孤残的孩子,为了维持他们的生活、学习等开支,王家玉开始四处借钱。直到2004年后,学校开始收到社会各界的捐助,总数达上百万,这笔钱都被王家玉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即使生病了自己也不动用一分。

  随着王家玉收养孤残儿童的名声传开后,四邻乡里甚至周边省市的孤残儿童都被送到了这里,也随之带来了很多麻烦,有的孤儿长期在社会流浪,染上了一些恶习,来这里后经常发生偷盗、打架、破坏等行为,王家玉很担心他们那一天会伤害到别的孩子。

  此外经济来源依旧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尽管颖上县民政部门已经为孩子们办理了低保,保证了孩子们的衣食,但是,这笔钱并不能保持学校的持续运转,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开支、学校的修缮、扩建等资金都正在“坐吃山空”。

  然而,倔强的老人却不愿去募捐或接受物资捐赠,也不允许学校的教职工或孩子们有这样的行为,他担心自己的活动可能被坏人钻了空子,打着学校的旗号行骗。

  如今,年纪越来越大的王家玉身体状况一天天差了,心脑血管疾病纠缠着他,孩子的未来是他心中的最痛。他打算向政府寻求帮助,给学校一个正式的身份,并尽早选出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有一天可以接替他,将这些孤残孩子“管到底”。

  推荐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王家玉老人带着一颗善良的心为那些孤残的孩子们建筑了一个爱的家园,也用最朴实的行为为我们阐述了“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内涵。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