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灾后心理干预-好好睡觉也是一种疗伤

灾后心理干预-好好睡觉也是一种疗伤
2009年03月20日 13:27 新浪网

  3月21日,是第九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管理睡眠”。据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调查发现,在地震灾区,目前仍有部分群众存在睡眠障碍。专家认为,科学管理睡眠,意味着除用心理干预手段介入睡眠障碍外,更需要人们通过对睡眠的科学认识来自我调节。

  自然疗法很实用

  3月15日上午,温暖的阳光洒满都江堰幸福人家板房区。

  周健在阳光中醒来,已经8点多了。一夜无梦,最近一段时间,周健常能这样一觉睡到天亮。

  其实,两个月前,周健还在被睡眠障碍困扰着。地震中,他的家被毁,自己手臂受伤,震后,他时常感到焦虑,以致“一闭眼就老想事,睡不着。”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专家到安置点进行心理疏导,判断周健是由于入睡前思绪繁杂、情绪焦虑、肌肉紧张,因而入睡的潜伏期延长。并开出一张治疗方子:多做户外运动,多参加集体活动,放松心情。

  周健将信将疑开始试着参加安置点的活动。清晨,参加早操,傍晚,和大家一道打打篮球。一两周下来,周健发现,晚上的日子不再那么难熬。

  自我调节与民众互助,正是华西医院心理志愿者队伍针对灾区群众睡眠障碍问题而提出的“自然疗法”。

  地震后一个月,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灾后社区心理康复组负责人孙学礼曾带队到灾区安置点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当时在一个300多人的安置点里做的调查表明,其中200多人存在睡眠障碍。

  对此现象,孙学礼认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发生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诸如抑郁、焦虑、自责、内疚、愤怒等心理反应,相继会出现入睡困难、噩梦不断等睡眠问题。“大多数人在灾难后数月之内会自己缓解,其中60%的人可能会在一年内自愈。大约有30%—40%的人群进入慢性恢复状态,依然存在睡眠障碍。”

  在许多安置点,华西医院心理志愿者队伍发起了“成员互助”的心理危机干预。除了让志愿者组织灾区群众跳集体舞,参与集体文体活动,更提倡从生活入手,让受灾群众互相了解、互相温暖,通过和睦的邻里关系与群体生活,让对方感觉到以往的生活在慢慢回来。

  前不久,华西医院心理志愿者队伍在对灾区安置点群众进行追踪回访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自助,患睡眠障碍的群众逐渐减少,从过去的七成降低到两三成。

  说出你的情绪来

  睡不着,睡不好。不知从何时起,睡眠问题开始悄悄抓挠着冯祥飞(化名)的神经。

  冯祥飞是北川某局的机关干部。白天,他有大量繁杂的工作需要完成:搜集北川各乡镇资料,汇总后再进行统计和总结。晚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集体宿舍,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脑子里总想着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一直想、反复想接下来要做的事。”往往是到半夜一两点才迷迷糊糊睡去,凌晨四五点就醒了。好几次,梦见在地震中去世的父亲,冯祥飞还从梦中惊醒。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