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民公益时代已经到来?(3)

http://gongyi.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13:33  公益时报

  平民慈善如何远行

  最好,让慈善成为公民的一种习惯!在论坛上,于丹以《慈善是一种公民习惯》为题作了主题发言,希望每个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将慈善当作一种习惯去坚持。

  于丹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好的习惯,晚上如果不刷牙,睡觉会难受;我们也有环保习惯,比如走在路上拾矿泉水瓶。其实慈善也是一样的,是做习惯了出自内心本能的一种行为。于丹举了个例子,比如说预定好下午要出去报告,晚上约好几个人去吃饭,这些都排好了之后,你的孩子突然发高烧40度,你会跟大家道歉说约会取消了,你的计划取消了,第一件事你要带孩子去看病。“其实慈善就是这件事,就是如果你的心觉得它重了,这一刻你不做,你会自己交待不过去,那也就做了。”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王汝鹏提出,如果让慈善走得更远,需要政府、媒体、公益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方面要进一步的加强支持的力度,在政策层面上要为公益组织,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媒体层面要加强监督,而且要提供舆论支持,共同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从公益组织自身来讲,要加强自律,公开透明;而作为公众,“要把慈善当成一个时尚,当成我们的生活方式。”

  确实,我国慈善事业,平民慈善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前行。陈耘耕提议,我国应将慈善文化教育纳入道德教育体系,从中小学开始,就应该开设慈善文化方面的课程,培养孩子们学会感恩社会,关心他人。

  当前,首先是要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尽快制订一部完备的《慈善事业促进法》;并确立统一、完善的慈善税收制度,提高慈善捐款税收优惠的比例,同时要实行普惠制,改变现行的只有向特定少数几个慈善组织捐赠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的限制性规定;另外,还要改进目前的免税程序,建立起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的免税程序,确实让广大的捐赠者能享受到免税的好处。

   加强慈善组织自身的建设,提升慈善机构公信力。“慈善组织是联系捐赠者和受赠对象的桥梁与中介,其自身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公众进行捐赠的意愿。”陈耘说,打造便捷的爱心渠道是推动平民慈善的关键一环。

  在美国,一个人如果开始参加公益事业,会不断地接到各个公益机构的邀请,参加公益活动越来越深入。而国内慈善捐赠的方式则比较单一,通常情况是当某个地域发生了自然灾害,或者某个特殊的家庭遭到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才会有慈善机构、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发动人们捐赠款物,开展相应的救助扶助工作。在平时,则很少有慈善组织进行募捐,而像慈善义演、慈善晚会、慈善拍卖等多种形式的适合经常性捐赠的渠道却很少或几乎没有。出现了一方面有大量的人想捐钱,却无处捐;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需要钱,却拿不到钱。

  “尽管很多人说我们这个民族,没有伦理,没有宗教传统,所以我们没有慈善的这种传统,但是我觉得慈善本来就是一种维持,是庄严地维持。哪怕你就是点点滴滴的,用自己身体力行去做,只要持之以恒,一颗心成为习惯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改变了。所以我说慈善其实是一种公民习惯。”于丹这样总结。(文/本报记者 徐 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公益时报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