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李利:慈善组织的筹款创新模式

李利:慈善组织的筹款创新模式
2009年01月15日 16:31 新浪网

  杨澜:谢谢David Brown博士。我们接下来要请上来的这一位演讲的嘉宾,我觉得他正在实施的和已经实施的项目非常应合了David Brown刚才所说的小额贷款带来的一些社会的进程,他就是来自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副秘书长李利先生,我要为他多说几句,因为昨天我收到他的一份礼物,这是一位乡村的农户绣的一个福字,实际上扶贫基金会也用乡村的手工艺发展的方式来帮助农村的女性改善她们的经济状况。小额贷款的扶贫项目从中国扶贫基金会来说已经有了10年的运作,而且相当的成功,除此以外他们还拥有母婴平安120行动,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等等6个援助型的品牌项目,他们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多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今天特别想请李利来讲的不是这些项目具体怎么做,而是想讲讲他的另外一个能力,筹款的能力。

  李利:大家下午好!

  杨澜给我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因为我们是12号见面的,昨天下午才定下来要来到这里,给我布置的题目又是筹款创新,因为这是一个公益的创新论坛,所以我本身是自己决定在5年以内不要走上上来讲台去,因为我们正在苦苦地探索和尝试,尤其我们要面对的筹款创新,是否能够在5年以后成功了,我们来介绍,估计能给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如果不成功,那事实上这个叫做,我的介绍就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我们面临非常大的创新的艰难。但另一方面,我个人又感觉对此充满信心。所以我今天的一个发言的题目是助人、助己,浅谈筹款创新打造幸福的供应链。刚才杨澜已经谈到了,中国的捐款如果没有地震的话,捐款额度非常可怜,很少,2007年200亿,不到GDP的0.1%,刚才杨澜讲的70亿有多少?我们有三个比较,第一个,在中国真正参与公益的人,已经超过10万人了,但这10万人所创造的捐赠额度肯定没有办法和王石的一个企业一年的销售额多,并且做公益的我们都有很好的智慧,我们都很有爱心,但最后的一个结果是,我们10万人可能干不到一个企业,这是一个行业,但是干不过一个企业。另外宠物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大概100多亿,包括收垃圾的垃圾行业,收废品的,他每年可能都有几百亿的产值,所以这件事情有必要在座的所有的人,都一定要创新,我们得想办法在这个问题上面突破,否则的话确实,包括我跟邓亚萍讲,真的是非常非常着急,刚才杨澜也讲了一个忧虑,2008年过去了,没有地震了,我们每年捐款额度能够保持多少。

  在这儿刚才面对那么大的一个问题,中国,我们这么大一个行业,充满生机的一个行业,如何才能够真正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儿有四个问题。

  第一个,我们公益究竟面对什么样的,为谁服务?我们的客户是谁?什么样的人群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第二个,我们用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模式来面对我们的服务客户?

  第三个,我们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的工作流程,通过这种服务能够让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

  第四个,我们有没有什么样的审计核心,有没有什么样的核心技术。

  这四个问题也是基金会最近几个月在面对,因为基金会到今年20周年,马上就有下一个10年,我们如何回应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尝试为刚才所讲的四个问题找找答案。

  第一个问题,我想无外乎两个,第一个受益人,不管是今天上午王石讲到的,我们是自杀的,包括我们的环境也是我们的受益人,包括动物保护协会的也是我们的受益人。第二个捐赠人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可能要从捐赠人满意的角度,要让捐赠人真正长期支持我们,它一定要对我们的叫做受益人这个项目满意,如果没有满意作为支撑,我想捐赠人可能今天给我们捐点钱,明天捐点钱,很难长期的形成支持,基金会通过最近的十年的一个改变,从99年开始,已经有2千多个很多跨国公司,国内的民营企业大客户来服务,包括我也了解了,国内的很多大的公益组织对大客户的服务应该都还可以,包括捐赠人,大企业,跨国公司,另外一块我们的小额捐款,我们中国最大的捐赠市场,要想真正使得我们中国的筹资额度不再停留于100亿、200亿,要是能达到GDP1%、2%,甚至3%到5%,这里面最大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是在小额捐款,在国外80%的捐款不是来自于大企业大组织,而是来自于普通老百姓的捐款,这是一个巨大的捐赠的市场一个潜在的很大的一个捐赠资金的一个金库,要是这个方面有所突破,这也是我们的压力,我们希望在这个方面率先突破,我们已经准备了三年,现在也有很多开始,杨澜还是我们的扶贫捐款的使者,我们想的一个办法,就是要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现代通讯工具来解决我们捐款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现在很多人想捐款,包括在座可能也会有体会,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想打电话,想来捐款,但是电话打不通,到现场来捐款要,我们汶川地震期间我们是每天都要接待成百上千的人,我们最后请了一百多个志愿者到现场来收款,这个方法有多土,要数钱,还要验明真假,所以今天的通讯工具如此发达,但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样子的一些渠道,中国扶贫基金会要想在小额捐款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我们要利用捐款渠道。第二个方面要开发一个比较庞大的数据库,一个系统的软件,因为捐赠人就说它很希望知道捐款怎么管理?捐款的去向,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如果有300万、500万人,有两个数据,第一个中国的粉丝人群上亿,很多明星他们都有自己的粉丝,都有很多支持他们的那些普通老百姓,这个是上亿的。第二个,中国拥有手机的用户现在是6亿多人,到明年将会达到7.39个亿,手机捐款这是很方便的一个渠道,那么如果真有几百万,如果有1千万,5千万人支持我们的捐款,这个应该怎么管理,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方式,但好在我们已经起步了,我们可以快速地给对方一个回应,甚至在24小时之内,都能够给对方,说你的捐款已经收到了,不需要你去银行、邮局排队,这样的探索通过3、4年的积累和沉淀,现在已经开始了。

  最关键的是,我们跟这些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我们靠什么打动他?我认为过去20年有一个苦哈哈的故事的时代,这个还要继续讲,但是光靠这个已经不行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很多的栏目跟我讲,你最好不要再讲那个故事了,讲那个故事很多人听了以后,心里既难受,这种捐赠我称为也是被动捐赠,要我捐是外部的因素捐,我要开发的就是个人捐款的模式是我要捐,不管你需不需要,我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快活的,是可以让我自己感到幸福的,所以这个里面要求我们以捐赠人的角度出发,要让他能够感受到参与公益的一种快乐和甜美,这个相当于我们,我刚才讲到这个核心技术,我们可能要激发每个人真正地人性的一个需要,就是一种被人需要的需要,如果我能够把这个开发好,让每个捐款的人都感受到甜美,感受到这个组织的服务,满意,这件事情才能成立,所以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现代化的金融工具,等于我们的人才里面也要有软件工程师,既要懂管理还要把项目设计得好,帮助我们受益人发生命运的改变,只有这样都做到了,别人才会真正的长期的支持你,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小额捐款的庞大的群体,所以在这一块的话,我们正走在这样的一个创新的路上,如何把13亿人的爱心真正的集结起来的这一条路上,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还有好的理念,从捐款人,你既然是一个这个叫做你不是讲感人的故事,从内心出发这样的一种模式。

  在这儿的话,我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示范,每个人都有手机,如果现在,就是现在你就发95,写上你的名字到10699999,马上你按照这个程序追踪下去,根据它的指令24小时之内你就可以建立你自己的个人基金,它就会一个很好的对你的回馈,你还可以发动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为你的基金捐款,每个人都可以,只要有手机的人。这个看起来是一个,我们很多公益机构都有手机,手机号码,但这个为了开发产品,我们付出了将近是整整8个月的时间,它会快速地告诉你,你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我们每个月四此不断地跟你沟通,把捐款都汇总起来,我们这种创新,如果真能够把6个多亿的手机用户,其中不要说多少了,有10%的人参与进来,那么这件事情,我们又能够把它维护好,我们13亿中国人的庞大的人群里面,如何把他们这种爱心激发出来,他们自己也有成就感,就是说我们的慈善已经不再是富人,不再是企业家他们可以做,要让很多企业家如何参与和支持,把大众捐款推动起来,让我们的明星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媒体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把中国最大的捐赠资金的金库开发出来的时候,中国就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公益时代的来临,谢谢。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