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王汝鹏:红基会15亿社会捐赠如何用?

王汝鹏:红基会15亿社会捐赠如何用?
2009年01月15日 12:47 新浪网

  敬一丹:现在回到我们论坛的演讲现场。接下来有请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我们都知道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现在实行的项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助学,一个是助医,在接下来的时段里面,各位嘉宾演讲将比较多的集中在公益组织在灾难救援中的创新的话题上,首先有请王汝鹏。

  王汝鹏: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感谢杨澜的邀请,有机会就公益创新的话题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是兑现一个承诺,承诺了杨澜,但是对我的另一方又失信了,所以我今天上午本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从9点推到11点,结果11点还是赶不回去,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我今天可能也是很值得,听了上面的一组高端人士的演讲,收获良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它是一个公募基金会,这个基金会这四年的时间里面,应该说它是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我们在回顾中国红基会四年发展的历程当中,我们就感觉创新跟它密切相关,所以公益组织需要创新,公益活动,公益项目需要创新,创新才有活力,才有资源。所以我就在灾难救援当中的创新,把我们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当然我不认为我们做的就一定是经验,但是我们是尝试,是探索。

  中国红基会它今年在这一次汶川地震当中,应该说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第一个,它接受的社会捐赠是15亿3900万元,这在中国的公募基金会里面可能是接受捐款最多的一家。现在我们在四川灾区,陕西甘肃、重庆这些受灾地区,我们援建的公益项目有1630多个,再加上今年我们刚才敬一丹讲的我们在助医、助学这么多加在一起2100多个公益项目在实施,这一年我们的公益项目相当于过去三年总合的三倍,所以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压力,这么多的资金、项目要实施,所谓创新,创新是针对于传统,所以要打破于传统,我们过去做项目的时候,它就是传统的,因为公募基金会它都有一个组织系统,依靠政府的背景,依靠我们主管单位强有力的组织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组织实施,因为我们省、市、县都有红十字组织,所以传统的做法我们是把这个资金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体系把它拨付下去,然后通过一种协议契约的关系,来把项目落实下去。

  今年这么多的资金,这么多的项目依靠组织系统,我们也是觉得有点儿压力太大,用徐永光的话说,像善款“堰塞湖”,四川省的红十字会,全国各地的资金都拨付到那个地方去,他就30、40个工作人员,他怎么承担得了呢?所以 这个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后来徐永光就向我建议,因为南都公益基金会本身拿了一千万出来做公开招标,但是它是非公募的基金会,主要是依赖于企业的捐赠,它的资金量是有限的,所以它说你公募基金会接受这么多钱,能不能拿点钱出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寻求和其他民间公益组织,专业的公益服务机构的合作,他这一说,当时我立马同意了,因为正在为这个善款的使用效率在费脑筋,所以他这个提议一下子就把我打动了,所以我当时,本来想拿5千万出来试试,后来我们主管上级说,以前没干过的事情,一下子别拿那么多钱,先少拿一点尝试一下,最后尝试我们拿2千万元的善款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所以这2千万我们认为它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要超过我们现在花掉的这6个多亿,2千万,实际上我们现在才资助了1700万,我们一共资助的是17个公益项目,涉及到15家公益机构,实际上每个项目的最高资助额度也就是200万元,但是这些钱对于这样一些没有资源,处于弱势地位的草根组织,民间公益组织来讲,就是一笔大钱,所以他们就非常的重视,非常的认真,今天来的有我们资助的一家,北京地球村的廖晓义老师,我们资助了她200多万,在彭州的大坪村建设红十字乐和家园,他拿到这200多万元钱,他在那个地方摸爬滚打,和村民一起,你想想我们通过传统的红十字组织给她2千万,她都不会在那个村子里夜以继日地在那个地方跟村民战斗在一起,这200多万,所以它的效应放大了。刚才在底下我还跟她交流,现在当地的老百姓都舍不得她走。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