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从地震到残奥会:不让尊严缺席

从地震到残奥会:不让尊严缺席
2008年09月12日 09:30 新京报

  记忆从未被风干,犹记得在汶川震难中,我们向所有自强不屈者致敬。今天,残奥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我们仍有致敬的方向,向残疾运动员致敬,向残疾人志愿者致敬。

  来自北川中学的王飞,身有残疾,是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邀请,他和其他三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受伤的学生9月5日来到北京。几天来,他们不仅走进“鸟巢”观看了残奥会开幕式,还加入到城市志愿者的队伍,用行动为残奥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据新华社9月9日电)

  生民之殇,国家之痛。5月12日,一场灾难猝然来临,留下了近5万之多的致残人士。仿佛是上苍不忍,3个多月后的9月6日,北京残奥会召开。灾难与尊严从来都是人生的永恒主题,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在震后不久接受采访时所称:灾难并不是人生的结束,它是另一种全新的开始。北川中学学生王飞,以残疾人志愿者的姿态服务残疾人,收获尊严,拥有尊重。

  赛场内外有多少“王飞”,无从获悉,但每一个王飞都会以尊严赢得尊重。超越自我,活出精彩,这正是尊严的表达方式,阐释出“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价值,所有生命都是具有梦想的”理念。

  灾难可以夺去数万人的生命,可以使数万人肉体残缺,但永远也夺走不了尊严。从地震的那一刻起,整个国家正在悄无声息地自觉启动一场心灵变革。汶川地震带来了死亡、鲜血和眼泪,也唤醒了人们的同情、良知和爱心。从“抗震救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到总理在罹难学生遗体前鞠躬;从国旗为死难者而降到不让一个死难者无名,权利、人格和尊严在这些细节中一一舒展。

  生命无价,尊严无敌,从抗震救灾到残奥会,这一精神与理念以更充沛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共同体的成员。地震致残人士参与公益回报社会,残奥运动员战斗不止从不言败,展示出生命的尊严,让每一个人都领略到心灵的震动。那些曾藏在心里的歧视和优越感都应该抛弃。

  正是在价值重塑中,冠军选手吴春苗说:“体育让我重新寻找到了生活的价值”。正是看了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一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右手的男孩,立下誓愿,以独臂残奥游泳冠军杜剑平为偶像,以参加残奥会为目标。

  通过举办残奥会,关心、关爱和尊重残疾人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价值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残奥会后,关心、关爱和尊重应该继续,不仅通行无障碍,在权利上更应该无障碍,比如努力扩大残疾人就业的渠道,一些就业领域如公务员等应逐步提高残疾人录用比例等等。

  从汶川地震到残奥会,再到遥远的未来,只要尊重不缺席,只要继续拥抱人类价值,残疾人的尊严就不会缺席。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