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九洲见证 志愿者最后的坚守

九洲见证 志愿者最后的坚守
2008年07月01日 09:38 华西都市报

  在绵阳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九洲体育场内,一直活跃着这么一群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家庭、不同地方、不分老幼的志愿者群体,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默默地来、默默地走,支援灾区时间最长的志愿者呆了48天。但不论在灾区呆了多久,他们都尽自己所能,为灾区人民贡献着最真诚的爱。

  夫妻搭档

  守卫九洲防疫门户

  昨日下午3时许,在九洲体育场进出的防疫通道口,一个外表粗犷的西北汉子久久凝视着正前方“九洲体育场”五个大字,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西北汉子名叫王建红,43岁,是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的一名普通机械修理工。5月12日晚,他和妻子张丽琴通过电视得知了四川发生的惊天灾难。“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遭难?不是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吗?”夫妻俩当即决定向单位请假,赶赴灾区支援。5月13日一大早,王建红夫妇就出发了,15日晚8时许,他们辗转到达绵阳九洲体育场。“我们到这里后当上了志愿者,主要负责九洲体育场进出门户的消毒,以及搬运救灾物资等工作。”

  在夫妻俩的带动下,他们的表弟李树斌、弟弟王红升也先后到灾区当了志愿者,“我们来的时候带了一些捐赠的药品、食物,但主要是用行动来帮助受灾群众。”一脸憨厚的王建红说。“我妻子主要守在门口,24小时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实施消毒。体育场内最多时有三四万人,消毒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北川县城‘开禁’那几天,许多受灾群众到县城搬出了许多家什,他们搬运的物品进出体育场时更要仔细消毒,绝不能留下一处卫生‘死角’。”

  “1、2……48”王建红掰着指头算了算,夫妻俩出门到绵阳灾区已呆了48天,每天他们背着大桶的消毒液,走遍了体育场的每个角落。说起九洲体育场的一草一木,一人一铺,都有了很深的感情,“刚来的时候这里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很差,帐篷里蚊蝇乱飞,叮咬得人浑身是包。”王建红、张丽琴挽起袖子及裤管,双手双脚的皮肤上,星星点点地布满了虫叮咬的红斑,“现在好多了,你看,安置点很难再看到蚊蝇的踪迹了。”说起一个多月来的防疫成果,夫妻俩很是欣慰。

  王建红夫妇有两个女儿,分别在上大学和初中,“我们出来当志愿者,对子女的照看要少点,都委托婆婆来照顾她们,不过女儿们对我们很支持,以父母为傲!”多日辛苦的工作,加上高温日晒,夫妻俩的脸晒得黑红,嗓子有些嘶哑,但二人都不轻言退缩,“来之前我们就承诺:坚持到最后,直到九洲体育场最后一名群众离开!”

  义务理发

  灾区群众接力志愿者

  “记者同志,请你采访一下耿大姐嘛,她真的很不简单哟!”昨日上午,记者在九洲体育场内采访拍照时,几名素不相识的返乡群众拉着我们来到了一名中年妇女面前,“她就是耿大姐,用一把剪刀为这里上千群众服务呐!”

  见到耿大姐时,她正忙着为78岁的郭秀清老人理发,剪发、推发、修边……手里的剪刀上下翻飞,不时询问一下老人是否满意。“躲灾一个多月了,老人的头发都没有理过。”郭秀清的女儿李桂花说。

  耿大姐叫耿世容,58岁,是北川曲山镇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原来并不懂理发。在地震中她5岁的孙女及84岁的老父不幸遇难,悲痛的她闷声不吭三天三夜,几乎粒米未进。5月16日,一对从成都来的70多岁老夫妻志愿给受灾群众免费理发,“我看他们一大把年纪了,还远道过来义务为大家服务,心里非常感动!”耿世容说,两个老人在九洲体育场的安置点服务了三天,她时常去帮忙,学会了简单的理发。两个老人离开时,把一把剪刀及推子送给了她。“看到许多人像我一样失去亲人,面容憔悴,情绪低落,我就想去帮帮他们。”从5月18日开始,她一直“转悠”在九洲体育场内,义务为群众理发,至今有上千人次。同时,她还利用理发的机会和其他受灾群众说说话,聊聊天。在一名山东籍志愿者唐永的带动下,耿世容还到长虹培训中心(北川中学临时校点)或邻近的安置点为更多群众免费理发。在北川中学为上千师生义务理发3天后,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耿婆婆”。

  随着九洲体育场的群众陆续撤离返乡,耿世容昨日也要撤离到擂鼓等地的安置点,“不管撤到哪里,只要我的剪刀还在,手还能动,我就要继续为群众服务下去。”

  记者罗暄青兴海摄影报道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