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刘鸿昊和她的志愿者同伴

刘鸿昊和她的志愿者同伴
2008年06月24日 15:25 新京报

  地震后在四川当地报名的志愿者超百万,面临如何有序有效利用民间力量问题

5月26日,安县一灾民安置点,一群志愿者在为灾民做晚饭。本报记者 浦峰 摄

  抚慰心灵

5月21日,四川绵阳九洲体育馆,一位女志愿者正在开导一位地震中受伤的小女孩。本报记者 浦峰 摄

  救死扶伤

 5月21日,成都华西医院,志愿者帮助医生转运伤员。本报记者 韩萌 摄

  核心提示

  汶川大地震后,救灾队伍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志愿者。他们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在政府力量暂时无法触及的地方,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个靠爱心来凝聚的团队,难免会有找不到组织的感觉。

  怎样让志愿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序提供援助?怎样充分利用民间力量?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报记者 涂重航 吴鹏 四川报道

  刘鸿昊又哭了,她已不记得这是来灾区后第几次抹眼泪。

  5月28日晚上,她手下三名志愿者送物资到马尔康,和当地发生了摩擦,还差点打起来。

  刘鸿昊是成都火车货运中心志愿者们的头儿,35岁的她管理的志愿者最多时有上千人,平常也有上百人。之前还遭到志愿者指责,说她不给安排食宿。

  “我们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办法,只能靠爱心来凝聚大家。”刘鸿昊说,在这里的志愿者,什么样的都有。他们身上的经历,是这次来灾区上百万名志愿者的缩影。

  刘鸿昊

  工作:在成都火车货运中心负责收货、清点、发送救灾物资

  为挽留同伴别盲目去一线,把嗓子喊哑

  一地凌乱的手机充电器、扩音喇叭、提货单……5月28日,刘鸿昊的办公地点,人声鼎沸。矮小、瘦弱的刘鸿昊需坐直了腰,才能趴在桌子上。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她的脸色显得苍白。

  这段时间,她和几十名志愿者挤在货运中心办公桌上睡觉。如果没有当地的志愿者提供食物,他们就在铁路线上捡掉下来的水和方便面。

  刘鸿昊和许多志愿者一样,看到电视里的新闻,就想来灾区做点事。她之前在兰州是一家旅行社的部门负责人,从事过15年的旅游工作。而今在灾区已待了一个多月,家里的工作基本放弃。

  5月16日晚上8点,刚到四川红十字会的刘鸿昊幸运地得到了一份工作———到成都双流机场空港中心,帮助收发物资。

  “很多志愿者到灾区,像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一样,想找一个活很难。”随后几天,她就在机场搭一个小帐篷开始了志愿者生涯。

  由于协调能力强,5月21日凌晨,刘鸿昊被四川红十字会派到成都火车东站,她又带过去十几名志愿者,分发那里的物资。各地来的救灾物资堆积在火车东站,令只有17人的四川红十字会头疼。

  志愿者们听说这里有活干,一下子来了1200多人,近20条铁路线的货场里,到处挤满了人。火车东站向红十字会提意见,最后留下200多人做事。

  各地来的救灾物资堆积如山,需要马上收货、清点、发送。刘鸿昊到达货运中心,把以前积压的62车皮物资全部发送出去。不知不觉中,她成了这帮志愿者的“头儿”,大家自觉接受她的领导。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