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赈灾排行榜引发捐赠透明大讨论(3)

http://gongyi.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8:29  公益时报

  但是,此公告并没有把万科带出网络舆论的漩涡,很多人评价说“这是危机公关,以此来挽救公司及王石个人形象,说明不是出自最原始的本意,是被动的”。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渐渐走向尾声,炮轰王石和万科公司的声音在现在已慢慢减少。然而,这一段“捐赠门”事件却在在抗震救灾企业捐赠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挪用善款传言不断

  在国际铁公鸡排行榜事件、万科捐赠风波尚未平息,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万元高价帐篷”及“扣除管理费高”等传闻进入公众视线,各种传言也已经在网络上涌动。

  无锡某报的一篇报道,无意中成为传言出笼的“始作俑者”。5月14日,该报以“8点就来等开门捐款,无锡社会各界踊跃为震区捐款”为题发出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市红十字会将把本次救灾募捐与“人道万人捐”善款的60%通过上级红十字会直接援助地震灾区,其余的纳入市红十字备灾救助基金,用于本市红十字会的备灾救助。

  这段对“60%”的含糊表述,令网民困惑,并引发了一场“网络地震”。“无锡捐款六成援助灾区,四成自留!”“给中国红十字会的捐款竟要被克扣40%管理费!”“如果每一级都扣下40%,那送到灾民手中的钱还会剩下多少?”

  质疑和评论迅速在网上流传。而另一则信息更加重了网民的质疑和担忧。

  5月14日,门户网站网易宣布停止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合作,该网站公布的原因是:通过在线捐赠系统在方便网友捐赠的同时,也可对网友捐款总数有明确记录,并可以起到全程监控的作用,而合作方‘中国红十字总会’则不愿意接受此方式。

  面对10多天来民间不断质疑,中国红十字总会终于在5月21日下午发出了一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新闻通稿,对公众所有质疑作出回应,并澄清传言。

  然而,人们对慈善捐赠的疑虑和对其他社会组织的质疑仍在蔓延。

  契机

  在质疑声中,社会组织作为善款的接收单位,面临巨大压力。如何保障善款足量投入灾区?善款能否得到有效使用?

  据报道,印有科威特支援标记的救灾帐篷竟出现在成都某高档小区,引来“群民怒吼”,众多网友表示要缉拿挪用救灾帐篷的罪魁祸首。公众的质疑也由刚开始的收取监督管理费逐渐转向善款善物的落实情况。

  一位网民的留言代表了众多捐赠者的心声:“我们能为灾区人民做的不多,只希望每一份爱心都能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但愿爱心不被打折。”

  随之,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开始吸引人们的眼光。

  “在国外,不但慈善机构的每笔捐款都要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向公众报告,其会计账目,甚至工作人员的工资都要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而中国不少慈善组织的账目基本上是不对外公开的,这将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不高,若再加上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很容易引起内部腐败行为的发生,使人们产生信任危机。”

  从之前的铁公鸡排行榜事件,万科风波,挪用善款谣言到现在质疑善款流向,一系列考验“公信力”事件接连发生。幸运的是,从公众关注赈灾排行榜开始,一种隐性的公开透明力量在慢慢彰显,随着公众对震灾排行榜的关注,良好的慈善氛围也逐渐形成。

  业内人对此评价说,赈灾排行榜从刚开始便营造了一种透明度较高、公信力较强的良好氛围,这为这次赈灾中公益组织自愿公开管理费用,捐赠数额接受审计等树立了典范作用,这将大大提高公益组织公信力。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葛道顺研究员认为,如果公益组织从一开始公开、透明、理性、明确地告知公众信息,反而比模糊、随意、多变、零成本的承诺,更加可信和真实,有利于建立社会信任。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512大地震后赈灾捐赠热潮,折射强烈的公众监督意识,对慈善业来说,实际上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契机。借此机会,作为慈善事业的主体,社会组织不但可以建立一整套公开高效透明运作机制,还可以大大提升公信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