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何志毅:让公益成为社会共识(2)

http://gongyi.sina.com.cn 2008年04月26日10:59  新浪公益

  完全付出是上升到宗教情节,捐赠96%以上的资产很难在社会上推崇,市场机制是有效的,是非常好的,并不等于我们不推崇,我们应该推崇非常高尚的行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不可推广,我们虽然愿意推广,现实上也不可能推广。第二种行为是有条件的付出,虽然捐赠,希望给企业得到一些回报,总体说是付出大于回报的。第三种行为花了一块钱做捐赠,花一百万做宣传,如果花一百万捐赠,花50万做宣传我认为是可以鼓励的,我们现在在缺公益行为。比如电视台做救灾广告,有人捐了2亿,署名一个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不求任何的回报。现在的社会新闻媒体这样发达,有的时候不想出名,媒体追着你也报出来了,不是企业家本人说捐钱了要得到很大的名声。还有一种是捐了2千万,但是有一个代表捐赠一下说某公司捐赠的,还有捐一百万,电视里面铺天盖地的广告,北大也很典型的,李嘉诚先生捐了一个楼,没有叫嘉诚楼,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北大最大的一笔捐赠,还有逸夫楼,捐了一点点钱,三分之一的钱,每个学校都捐,他在香港前50名都排不上,还有很多比他富有的人不捐赠的。一种是宗教,一种是享受层面,还有一种公益角度,公益作为手段可以得到回报。

  比如某一个银行做了慈善行为,刷一笔卡就扣的一分钱,航空公司买一张票就是一块钱做捐赠,有人说是不是公益,是营销。我认为公益营销不错,但是不值得大量的鼓励,上升到宗教情节非常好,但是很难推广,我看到企业家写的文章,公益处于中间阶段是一种享受,相当于买票听音乐会回来以后很愉快,做公益就是看到那些孩子,受苦受难的人得到了救助以后非常的愉快,我感觉这样就行了。这种是非常良好的心态,是目前能够普及,能够推广的心态。相当于花钱救助社会我自己很愉快,很享受,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这样是我们讲的中间心态。

  我们来看钟宏武讲总是怕找不到工作,现在公益组织很多,都找不到人才,我们讨论公益组织是少拿钱,还是给人才同样的报酬,吸引优秀的人才为公益组织服务,两种观点一直在辩论,有的组织就是付出了和商业组织同样的价格。有人说给秘书长多少钱,应该给市场价格吸引优秀的人过来,美国为公益组织服务的人,7%的人口在公益组织里面工作。所以,钟宏武们一定会找到很好的报酬的公益组织。更多的力量在企业,企业在市场经济机制之下掌握很大资源的组织,最大的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中石油,中国移动这种富可抵省,掌握资源财富的企业富有社会责任,我们说让公益成为社会共识,社会为这些人喝彩,我们今天来是为做公益的企业家鼓掌的,你们是主角,你们是主流,希望中国的公益事业在你们的推动下,在我们教授,学者,公益组织的推动下能够成为社会共识,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