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国传媒吹响公益“集结号”

中国传媒吹响公益“集结号”
2008年01月18日 14:39 公益时报

  中国公益传媒联盟,是在中国公益记者联盟松散基础上设立的执行性委员会,是对原有中国公益记者联盟的升级版。委员会将选举出委员会常委、执行委员,并任命出专职工作的秘书处。一方面从理论上,架构完整的公益组织构架和工作体系,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慈善捐赠数据调查体系的逐步完善,实现研究成果以及公益资源媒体共享、公益成果共同推广,以期促进中国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2008年,中国传媒将携手吹响公益“集结号”。

  于佳莉

  1月16日早上8点30分左右,北京的早晨笼罩在一片薄薄的雾霭中,人民大会堂东门却早已聚集了首都上百家媒体记者,在凛冽的寒风中,记者们有的睡眼朦胧地扛着摄像机,有的跺着脚取暖,甚至有的人还不断向周围打听活动的最新动向。再过半个小时,中国公益领域盛事——2008年中国慈善排行榜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即将在这里举行。

  除了捕捉慈善界的最新信息,见证重量级慈善人物外,与往年相比,更加吸引这些媒体界朋友的还有另外一件欢欣鼓舞的“大事”——中国公益传媒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委员会即将成立。对这些活跃在各个行业的记者们来说,能加入联盟,获取专业公益信息,机会难得。

  从中国公益传媒联盟发起机构了解到,此次联盟是在记者松散联盟基础上设立的执行委员会,是对原有中国公益记者联盟的升级。一方面可以加深媒体参与公益事业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将在实践中建立完整的组织构架和工作体系。

  两组错误的慈善数据

  提起中国的公益事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一些零散的概念,如捐款、扶贫、赈灾、助学等,实际上,公益事业涵盖的领域远远超出这个范围,确切地说,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保持社会安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为什么公益事业在大众眼中是如此的不完整?中国社会科学院慈善专家葛道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4年12月,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在一次做客某著名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时,曾现场说出“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国内富豪的捐赠仅占15%还不到”的话。

  随即,该电视台以“我国慈善事业10年:仅有15%捐赠来自大陆富豪”为题发表了新闻会客纪录。之后,各大媒体、网站悉数转载,对国内慈善事业的质疑声音从四面八方飞来,汇成了汪洋大海。“其实,该报道以点盖面,远离了客观状况。”葛道顺语重心长地说。其引发的结果是这两个似是而非的数据被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引用评价国内的慈善事业,明显对国内慈善事业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重创。

  此外,《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曾经援引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一位负责人的话,宣称在过去十年,中国人均捐赠不足1.7元。在此之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2002年中国的私人捐赠人均只有0.92元人民币,总共10多亿元,之后两年并没有太大变化,该信息也在网络上面广为传播。

  时过五六年,人均捐赠不足一元的现象仍然被媒体大量引用。而据可靠的数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约为13.16亿,中国大陆人均捐赠数额就已经达到28.74元(人民币),甚至上海市年度人均捐赠已经超过100元,这还不包含香港、澳门、台湾等慈善事业相对发达的地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俊峰在谈到国内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捐赠数据时也表示,“作为媒体,应该正确引导公众,不能误导公众,打击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当下,中国正处在各种大转变的历史阶段,价值多元,观念纷繁,世态万千,尤其对在国内刚刚起步的公益事业来说,如何引导公众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媒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使命与责任。

  传媒缺乏公益领域专业知识

  记者在一次民政部召开的会议上,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民政部领导谈到这几年国内公募基金会以及非公募基金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时,新华社一位记者低声问道,“什么是公募基金会,什么是非公募基金会?”对此,葛道顺坦言,“媒体在公益领域应该有更加专业的素质。”

  国际记者培训机构公民社会媒体项目主管钱霄峰面对这种情况,也表示同感。“现在很多媒体记者对公益领域的认识非常有限,尤其在一些大的概念上,认识非常模糊,甚至还会出现误区。”她接着说,很多媒体记者在环保、艾滋病、文化遗产等公益领域都有报道的热情,“如果没有一定专业的知识,会适得其反,”他举例说,国际记者培训机构曾经在兰州针对此方面做过一些调查,调查结果表示,接近80%的民间组织表示对不熟悉该领域的媒体有很大程度上的反感。

  出现在妇联一次大型活动上的艾滋病携带者老纪曾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人民日报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要采访我,我没有答应,感觉他对艾滋病不懂,不想跟他说。”

  一些给大型公司做各种宣传活动的公关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也表示,在操作公益活动邀请媒体时,往往特别“棘手”,“很多媒体一般都不上这样的稿子,觉得宣传意味很重。”另一家为众多知名跨国公司服务的陈小姐坦言,“很多媒体遇到公益活动就片面理解成宣传,其实对跨国公司而言,这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她苦笑着说,“很多时候,我还要为很多媒体普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

  业界一位专家表示,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很强的传播力,如果媒体这股强大的力量能以更加专业化的形式加入到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中,那将是公益领域以及媒体界的一件盛事。

  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

  见证了六年来国内公益事业成长的《公益时报》社长刘京表示,虽然这些年来国内公益事业呈现了快速增长,但仅凭一两家媒体的力量很难应对国内庞大的慈善事业,“尽管我们对一些公益项目进行了调查报道和推广,但整体影响力有待提高。”

  一家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表示,有时经常遇到一些记者朋友重复问民间组织的登记制度,“其实双重管理体制的问题,很久就存在。”安徽一家民间组织的负责人说,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民间组织与媒体如何打交道,如何沟通的问题,“但实际中遇到真正懂公益领域方面的记者并不是很多。”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的神经中枢和社会力量的源泉。它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的手段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和引导社会。

  基于此,1月16日,应社会各界之约,中国慈善排行榜的编制单位——《公益时报》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发出了近百张媒体加盟邀请函,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公益传媒联盟,拟定邀请百家媒体共同加入,选举出委员会常委、执行委员,并任命专职工作的秘书处,希望把国内慈善事业推向一个历史高潮,也希望为国内慈善事业提供一个交流的信息平台。

  一直致力于做“公民社会”培训项目的负责人钱霄峰表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我们也为记者提供NGO、民间组织这方面的知识培训,但毕竟我们不清楚媒体的需要,我们只是从一个独立的机构为记者提供培训。”12月底,来自西安地区的50多名媒体朋友参加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多部门的对话》培训,现场的很多记者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国内“第三部门”的知识。

  据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除以单位名义参加外,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也可以个人名义参与进来。“当然,我们也会经常以俱乐部的形式,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和经费,用于公益信息的传播和对传媒会员的培训。”这位负责人表示。从他口中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四五家中央级媒体表达了加入联盟的意愿。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中央某大报的一位记者几年前曾经接触过一家基金会,由于不知道如何确认这家基金会的身份以及背景,到现在为止,采访的相关资料都没有见报。其实,同这位同仁的经历类似,现在国内媒体在公益领域方面的确认识不足,引导不足。虽然很多媒体看好国内这几年的慈善事业,纷纷增刊“慈善版”,“慈善周刊”,但停留在“好人好事”的层面上还是居大多数。

  “这些媒体在报道公益方面的事件时,由于不了解相关的免税以及民间组织管理办法,往往很片面,搜集的数据也不准确。”这位负责人坦言,而此次成立的中国公益传媒联盟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因此,此次联盟的重点之一在于慈善信息的共享,其所有的理事单位以及成员单位都有优先享受国内最权威的慈善数据以及公益资源。中国慈善捐赠数据调查体系,《公益时报》此前建立的以周为单位的慈善事业数据发布体系,是目前捐赠数据的两大系统支撑点。

  “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定期向外界发布公益信息,推动国内慈善事业。”公益时报新闻部主任赵冠军说。在目前国内慈善事业不断出现质疑声的情况下,媒体必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履行更崇高的历史使命,而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跟着感觉走,应该用可靠证据的事实以及数据说话。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