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国城市垃圾围城 “分类收集”举步维艰

中国城市垃圾围城 “分类收集”举步维艰
2012年10月01日 19:45 新浪网

  中新社西安10月1日电 题:中国城市垃圾围城“分类收集”举步维艰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冽玮

  1日一大早,荷兰游客露易丝打开西安住处的窗户,微风伴随着一股垃圾的异味扑面而来。

  令她讶异的是,她的房东容先生对此很平静。“西安最大的垃圾场距此只有20分钟路程,房价便宜,与‘臭’为邻也是无奈之举”。

  随着中国内地城市规模扩张与人口增长,每年垃圾数量呈大幅上涨之势,刺鼻的空气、巨大的垃圾山、周围灌木和树上零星“点缀”着各色塑料袋……当人们感慨都市生活快速发展时,垃圾“大军”正步步逼近,“垃圾之困”悄然显现。

  据中国官方统计,截至2010年,中国内地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垃圾总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在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包围圈”,有1/4的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坐落于西安东郊的江村垃圾填埋场是该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1031亩,总容量为490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为40年。这座中国内地库容量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现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约6525吨,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仅能使用10年左右。

  2012年夏,西安灞河出现大量死鱼,据不完全统计,死亡数量达3万尾以上。后经查实,垃圾渗滤液是罪魁祸首。

  “西安每天垃圾的产量在4000吨左右,进入夏季可达6000吨,江村垃圾填埋场成为这些垃圾唯一‘归宿’,每天渗出各种液体1000吨以上需要处理。如垃圾填埋场无法做到雨污分流,则死鱼现象还会再现。”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固体处业务科的杜延斌表示。

  中新社记者驱车进入江村垃圾填埋场时,秋风中,阵阵恶臭扑面而来,自卸式密封垃圾车频繁呼啸而过,裹挟着尘土将各种生活垃圾倾卸一地,而城市的楼群就在不远处清晰可见,周边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麻木与失望溢于言表。

  一位拾荒者将垃圾中的鞋子、瓶子、塑料等拣出,电池、日光灯管等丢弃。他戴着厚实手套,干活麻利。“垃圾太杂,不分类,就卖不上价钱”。

  早在2000年,中国官方就已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进行了公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8个城市首批入选。然而10余年来,尽管城市的垃圾桶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字样很醒目,但桶内各色垃圾混杂放置,使垃圾分类成空谈。

  而在陕西师范大学退休教授王景堂看来,没有合适的地方回收有害垃圾,是倡导垃圾分类回收的窒碍之一。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尽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面临困难重重,但其必然将成为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趋势,而建立起完备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不仅需全民参与,更需政府出台政策作为引导。(完)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