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如何从千篇一律变成各具特色?

如何从千篇一律变成各具特色?
2012年04月16日 10:33 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汤旖

  编者按: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开始注重加强环境教育,但是许多学校的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环境宣传教育方式也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上。如何让乡村小学环境教育工作跳出传统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让环境教育不流于表面形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自然之友"绿色希望行动"项目主办,武汉绿希望中心承办的"绿色希望行动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第二期)"不久前在湖北举行。来自辽宁、浙江、河南等8省、9市项目学校的40多位环境教育专家和农村小学校长参加了此次培训。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环境教育?他们面临哪些问题与困境?教育版将刊发系列报道,关注乡村中小学环境教育。

  关注一:如何结合学校特点开发校本课程?

  传统的环境教育模式往往千篇一律,如何能找到本校自己的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自然之友“绿色希望行动”武汉项目负责人徐大鹏在培训会上介绍说,近几年农村小学开始重视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工作,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具备3个特性:第一是独特性,教材应该围绕学校教学所需的内容和要求、以本校学生为特定对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打造品牌特色;第二是本土化,也就是说要以学校及其所在地区的资源为开发对象,这些资源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第三个特性是校本位,以本校师生为开发的主体,这既是为了满足本校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在此次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班开始前,主办方给与会者发放了满满一袋书,全是各地、各学校结合当地特色和需求,开发编写的环境教育类校本课程教材。

  其中,《我爱母亲湖》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指导帮助下,由湖北省洪湖市教育局与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合作开发的校本教材。教材共20课,从生态环境领域、社会文化领域、经济发展领域全面介绍了洪湖的情况。

  据参与《我爱母亲湖》教材编写的老师介绍,校本教材在开发设计初期,需要对社会、教育部门、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进行需求评估,以确定好主题和方向,之后要对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系列资源调查和研究,才能进入正式的编写工作阶段。《我爱母亲湖》在编写过程中,老师们多次对洪湖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专家意见,对教材进行了几次修改,并不断总结经验。

  培训班上,校长老师们普遍反映,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是一个系统的、需要多方面支持的工作,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系统的指导。

  关注二:理念走出书本走向实践有多难?

  环境教育是个恒久的话题,随着社会环境意识整体提高,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对它也并不陌生。然而怎样调动学生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让理念走出书本,走向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展环境教育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探究身边环境,实践环境保护活动,反思环境问题,是学校充分调动学生环境保护积极性的重要方式。

  武汉市清芬路小学就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学校的常规活动,全校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以校级、年级、班级3个级别开展活动。活动主题与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密切相连,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学校特色,如“我绘校园绿地图”、“湿地连着你我他”等活动;此外,在环境纪念日开展环境主题活动,以及利用春游、秋游开展环保体验活动。清芬路小学的何璐老师说:“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有利于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走出校园,让孩子们在自然的世界里获取知识,进行环境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形式。湖北省洪湖市滨湖中心学校将当地环境特点和学校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我的母亲湖,我们的家园”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他们根据学生不同知识层次、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将活动确定为6个子课题,孩子们通过网络收集、实地调查、采访、座谈会、实验室实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洪湖与湿地生态系统,获得了识别、解决和预防湿地环境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关注三:环境教育融入社会是天方夜谭吗?

  农村小学环境教育如何能不流于形式?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小平田明德小学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学校的理念是“让孩子过好幸福快乐每一天”,把环境教育融入到孩子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融入校园生活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将环境保护理念上升为环境文化。

  例如,学校开展中西方经典诵读活动,地点选在学校的大榕树下,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和体味文化经典。“蜻蜓”、“大树”、“兔子”……全校每个师生都有自己的“自然名”,学校老师说,此举是为了激发师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在课间操时段加入当地羌族舞蹈,保护传统文化。又如开展高黎贡山自然体验营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和认识高黎贡山、熟悉家乡的自然环境,培养观察自然的习惯,自觉保护环境,从身边事、从小事做起。

  一些典型学校还利用环境教育,带动了当地整体环境意识的崛起,促进了学校软硬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环境保护为动能的社会示范效应。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新集小学在学校周边建立了生态教育基地(养殖基地、种植基地),让学生走进基地,感受实践过程,感受劳动艰辛,感悟科学神奇。

  据校长张志平介绍,生态教育基地运用“五位一体”节能环保新模式,即“用剩饭剩菜养猪,人畜粪便产气,沼气烧水做饭,沼渣种菜养鱼,沼液冲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实验基地每年带给学校的直接经济收入近3万元,更重要的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49.74吨。此外,全校师生在生活中积极宣传环保,带动了家庭和社区环保理念的提升。

  而湖北省京山县三阳小学组织的“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学校观鸟活动,通过进行观鸟、护鸟知识培训,营造校园鸟文化。学校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活动,带动了当地人对于鸟类保护和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打造了“三阳”观鸟品牌,促进了当地鸟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关注四:农村小学环境教育还将迈过哪些坎?

  虽然农村小学环境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不小成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一些问题。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小学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国际湿地实验小学”,校长王强一直坚持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他认为目前许多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延续性,有些在环境教育方面做得非常优秀的学校,因为主要负责人更换的缘故,导致工作没有继续开展下去。在他看来,学校环境教育应该以校园文化、校园特色建设的方式沿袭下去。

  乡村学校在环境、资源、资金支配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学校不同,在城市推行的环境教育肯定不适合乡村,如何寻找新的切入点,开发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学资源,那才是最具挑战性的。此外,还存在着一个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如果坚持撒网式的普及教育培训,必定造成“形式化”。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情形是:在形式上虽然非常重视环境教育,但在内容上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究其根源主要是没有一支精干的环境教育骨干教师队伍。许多学校教授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环境教育活动的教师,并不是环境相关专业出身,甚至不具备科学的环境知识,大部分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这其中就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各种问题。

  对此,专家们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以点带面的问题,先行培养基础较好的少数核心骨干教师,再去影响更多的教师,可能才真正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学校亦是如此,树立一些环境教育做得好的典型学校,带动更多的学校真正把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寻找学校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进行所谓的环境教育。”徐大鹏说。

  另外一方面,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部分初级中学择优选拔学生,同样造成了许多无形的压力。社会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集中在升学率上,如果升学率高,即使学校从未搞过环境教育,社会一样承认你是一所好学校,反之,社会可能给学校否定性的评价,学校甚至会受到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压力。

  从记者观察看,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校方自己得重视环境教育,调整好观念,不要将好学校片面定义为“升学率高的学校”,主动发现学校的特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同时,在绿色学校及绿色项目的申请上,多关注多投入。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