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成都的“蓝天保卫战”何以制胜?

成都的“蓝天保卫战”何以制胜?
2012年01月09日 10:49 中国环境报
经过多年整治,成都常现朗日晴空景象,图为天府广场一侧。经过多年整治,成都常现朗日晴空景象,图为天府广场一侧。

  辛卯岁末,一条令蓉城民众备感振奋的消息不胫而走,给寒气袭人的冬日平添了一抹灿烂的阳光:成都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11年达到322天、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此举表明,成都市全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十二五”环保工作已如愿实现开门红。

  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的成都,由于受地理和气象条件限制,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加之常年静风频率高、相对湿度大,非常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消解,强化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因此历来被视为全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边是城市形态存在先天不足,另一边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成都在“蓝天保卫战”的辉煌中究竟蕴含着何等的气魄与胆识?成都的制胜法宝到底何在?

  1.客观条件制约发展

  成都被网友谓之全国汽车“第四城”,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给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与广袤的华北平原或沿海地区城市不同,地处内陆的成都不仅人口多、密度大,而且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在地理、气象条件方面存在某些先天缺憾,静风频率和逆温频率高、年平均风速小、污染物不易扩散,由此造成大气环境容量相对较低。

  不仅如此,四川盆地在全国大气环境输送背景场中,常年处于“常驻性输送通道汇区”,区域外污染物的输入加重了盆地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并因此形成“污染物汇集区”,从而导致成都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遭遇新的瓶颈,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面临较大压力。

  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分析认为,之所以说成都的地理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除了盆地四面环山的特殊形态以外,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静风频率高。成都平原区静风频率达到42.4%;二是大气稳定度高。成都平原区大气稳定度以中性类为主,占46.2%,稳定天气占35.5%,不稳定类仅占18.3%,特别是12月,稳定类出现频率达50.5%;三是逆温频率高。全年贴地逆温出现频率为26.6%,冬季贴地逆温频率高达90%以上。

  同时,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8年1月对全国二氧化氮光学厚度卫星遥感反演数据分析,成都平原已出现区域性大范围空气污染现象,甚至成、渝两地区污染区域呈现出联片合围趋势。根据成都理工大学与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成果,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机构的卫星数据产品进行反演,得到2010年2月26日和3月17日成都平原及附近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在成都、眉山、乐山和成都、德阳、绵阳两翼呈现出区域性污染特征。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本土及相邻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外来污染的影响也在加剧。

  王文斌同时表示,成都被网友谓之全国汽车“第四城”,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也显而易见地会给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从2006年初的150多万辆,迅速增加到2010年末的250多万辆。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2007年成都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就已经占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79.7%、43.1%和31.3%。从长远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2.狠抓大气环境整治

  实施扬尘污染整治三大工程,将安装GPS作为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前置条件,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

  多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突出整治扬尘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秸秆焚烧污染,确保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2011年为例,全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公众健康为本,紧紧围绕“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空气污染指数(API)下降1%”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以深化扬尘污染整治、推进禁煤区建设、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为重点,创新制度、强化责任。特别是在上半年因烟花爆竹污染7天、小春秸秆焚烧污染4天、沙尘暴天气污染4天等不利情况下,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情况依然得到持续改善。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成都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现322天,比去年增加6天,优良率达88.2%,比去年增加1.6%。其中,全年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为0.03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为0.051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为0.100毫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持平,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0.004毫克/立方米,综合污染指数比上年下降0.04,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这是自2001年以来,成都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王文斌告诉记者,成都市环保部门把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与全市环境综合整治、环保专项行动相结合,全力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深入推进扬尘污染整治。进一步规范“三大工地”管理,对全市开挖工地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24小时监管。

  落实工地考评通报制度,坚持每周在媒体上对扬尘治理情况进行公示,每月进行建设施工工地扬尘治理评比和综合考评,对扬尘污染严重的工地进行通报并在媒体上曝光。截至2011年11月30日,对建设施工工地考评10次、通报扬尘污染严重工地140个,对责任单位进行了处罚。

  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将扬尘污染整治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市)县,要求各区(市)县2011年9月1日前,全面完成道路硬化、裸土全覆盖、绿化带提挡降土目标任务。目前,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完成了“三大工程”整治任务。

  强化运渣车规范管理,要求所有建设开挖工地必须执行项目申报登记制度,必须办理《建筑垃圾运输通行证》,必须实行全密闭运输,将安装GPS作为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前置条件和对运渣车实施监管的必要手段,适时开展了运渣车专项执法行动。截至2011年11月30日,全市安装GPS的运渣车2300辆,查处违规运渣车14000余台次。

  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扎实开展禁止现场搅拌工作,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得到治理,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截至2011年11月30日,成都市一、二、三圈层散装水泥使用率分别为77.75%、56.17%、50.51%,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其中,城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5万人次,检查各类施工工地1.9万个(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068份,处罚违规施工工地680处;建设部门监督巡查工地6393次,对97个扬尘违规建筑工地进行公开曝光,对三方责任主体分别进行了不良行为记录扣分处罚。

  3.控制机动车污染

  继续巩固中心城区禁煤成果,强化高污染车限行管理,开展了国家环保标志核发工作,积极推进淘汰更新高污染车辆。

  成都市强化对燃煤污染的整治。第一,嘉陵电厂正式关闭。2011年4月28日,四川嘉陵电力有限公司冷却塔的爆破拆除,标志着成都市中心城区最大涉气污染源正式关闭。

  第二,继续巩固中心城区禁煤成果。成都市经信委强化了对外环内型煤加工企业的监管,对型煤生产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提出了整改要求,严格禁止型煤企业搬迁至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已无型煤加工企业。

  第三,积极推进郊区(市)县禁煤区建设。成都市政府“目督办”、市环保局下发了《2011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分解方案》,对郊区(市)县禁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截至目前,二、三圈层14个郊区(市)县按照《2011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分解方案》要求,均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划定了禁煤区,编制了禁煤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禁煤工作。

  第四,积极推进三环路至外环路内居民、餐饮生活清洁能源改造。市环保局完成了三环路至外环路内居民、餐饮生活燃煤调查,初步摸清了情况,为下一步三环路至外环路内居民、餐饮清洁能源改造奠定了基础。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