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塑化剂来袭 教你避免生活中的塑化剂风险

塑化剂来袭 教你避免生活中的塑化剂风险
2011年06月14日 10:24 中国环境报

  专题入口:塑化剂来袭,我们怎么办?

  [新闻眼] 台湾塑化剂风波

  台湾塑化剂风波令社会一片哗然。截至2011年5月30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06家,可能受污染产品为522项。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称,自6月1日起,大陆将暂停进口由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相关食品。塑化剂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本期应知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关于塑化剂的基本常识

  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是台湾的叫法,大陆叫增塑剂。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塑化剂从化学结构分类有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对苯二甲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多种。塑化剂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种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

  这次台湾检测出的“塑化剂”学名叫“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简称DEHP,是一种毒性大于三聚氰胺的化工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为什么用塑化剂代替起云剂?

  起云剂的作用是在溶液中起到乳化、增稠、稳定作用,使不易相溶的水油溶液能够形成混合均匀的胶状分散体。现在生产的果汁饮料中常常掺杂有果肉、原汁等多种不易溶于水的成分,如果不添加起云剂就容易在瓶底出现杂质和沉淀。另外加入一定量的起云剂还有助于释放与保留果汁饮料的香气,增强果汁饮料口感的润滑性、厚实感,尤其是有效改良果汁饮料的天然感观,显著提高果汁饮料的品质。

  起云剂本身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不过,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5倍,而使用塑化剂DEHP代替起云剂也能产生相似的增稠效果。台湾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是一种环境激素吗?

  “环境激素”也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人体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人体内分泌之原本机制,造成内分泌失调。

  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所以也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台湾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含有这种激素成分的物质,比如化妆品、洗浴剂、洗洁剂、瓜果、蔬菜、肉类、食品等,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调节失常。

  塑化剂的应用及危害

  塑化剂是大宗工业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塑料、橡胶、粘合剂、纤维素、树脂、医疗器械、电缆等成千上万种产品中。

  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其黏性较差;另一种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聚氯乙烯)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因此使用更广。还有一种含有塑化剂的产品是PVC制造的儿童玩具,欧盟已经明定塑料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需在0.1%以下。女性经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里也含有塑化剂。

  进入人体内的塑化剂能排出吗?

  实验显示,进入人体内的塑化剂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塑化剂的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地下降。

  每天的安全限量是多少?

  塑化剂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以60公斤体重的成人来讲,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后果是什么?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如果长期摄入是危害健康的,比如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和高雄医学大学环境医学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龙研究团队,经过一年时间,分析出这些塑化剂暴露产生的基因交互作用会造成心脏、肝脏和肾脏毒性,使人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长期大量摄取塑化剂还可能导致肝癌。

  [学习借鉴] 盘点国外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法国

  法国是世界闻名的美食大国,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法国注重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从食品供应的源头开始,法国当局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会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具体分工上,法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总局主要负责保证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监督质量体系管理等。进入流通环节后,法国有两种模式的认证和标识制度,分别是政府统一管理形式和各大超市自我管理形式。

  ▲美国

  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使食品安全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运转。美国政府又先后出台了《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色素添加剂修正案》、《联邦杀虫剂、杀真菌剂和灭鼠剂法》等多部法律,并于2009年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进程,继《2009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后,又通过了几经修改的《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食品安全。

  ▲日本

  日本政府要求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日本报纸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日本采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农业和食品政策。食品只有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的餐桌。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

  [生活小贴士] 如何尽量避免摄入塑化剂?

  1.少吃泡泡糖。泡泡糖中含有DPOD和BPOG两种增塑剂(台湾称塑化剂),它们都是有毒物质,每天嚼7~8块泡泡糖,便可能会危及健康。

  2.慎穿塑料拖鞋。有报道指出,穿塑料拖鞋或凉鞋后,会引发皮炎。

  3.慎涂指甲油。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食后会导致中毒。

  4.保鲜膜的选购。有些含有增塑剂的保鲜膜在遇上熟食中的油脂后,增塑剂很容易释放出来,并渗入食物之中。

  5.少用塑料杯喝水。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剂,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容易溶解到水中。在家里盛装食物时,尽量选择使用瓷质餐具等。

  6.慎选有烫画的童装。烫画中含有的增塑剂,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导致人出现咳嗽、喉痛、晕眩等症状。

  7.不要使用塑料瓶装油。建议尽量采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

  张春燕整理撰写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