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62.5\%公众认为我国不该走“汽车社会”道路

62.5\%公众认为我国不该走“汽车社会”道路
2011年05月17日 09:53 中国青年报

  近期,由于部分城市实行提高停车费、限购限行等政策,导致养车购车难度加大,再加上油价上涨、交通拥堵等因素,不少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私家车消费问题。有人指出,私家车不是生活必需品,私家车过度普及会带来环保、个人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不应该走“汽车社会”的道路。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701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逾六成(65.2%)的人认为私家车并非生活必需品,24.3%的人觉得私家车是生活必需品。受访者中,82.4%的人是“无车族”,17.6%的人有车。“70后”占36.9%,“80后”占29.1%。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购车计划?

  “在北京,使用私家车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了。”北京市某银行职员陈雄3年前购置了一辆私家车。如今,车子几乎每天闲置在停车场。

  陈雄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现在每天开车上下班,一个月的养车费需要近2000元,其中燃油费1500元,停车费400元。这还不包括每月要缴纳的上千元购车贷款和每年约4000元的车险。

  但是,高昂的养车费用并未给陈雄带来相应的出行便利。据了解,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在2009年年底就已突破400万辆。陈雄也发现,路越来越难走了。“我从家开车上班大概30公里路程,以前只要半个多小时,现在经常要1个多小时。但如果坐地铁,只要20多分钟,所以我干脆不开车了。”

  陈雄说,他身边不少有买车计划的人,在他的劝说下开始动摇了。特别是今年北京市开始实施购车摇号,提高停车收费标准等政策后,一些人彻底放弃买车。

  本次调查发现,随着城市里购车、养车成本不断提高,22.6%的“无车族”表示“放弃买车”,另有28.4%的“无车族”一直没打算买车。不过,31.3%的“无车族”还是会买车。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购车计划?67.8%的人首选“交通拥堵”,其次是“油价上涨”(67.3%)。接下来依次是:停车费用提高(45.9%),公交系统是否完善(37.0%),环保或健康因素(34.3%),政策导致购车难度加大(27.5%)等。

  陈雄认为,在北京这种公交发达的大城市里,对很多人来说,买车的必要性不大,但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完全不顾及购养成本。他认为原因在于,私家车成了在很多人眼里可供炫耀、提升地位的奢侈品。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表示,在一些年轻人眼里,拥有私家车的“必要性”成了一种“社会必要性”。“私家车的便利性和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是被夸大的。”

  于海发现,大学教师现在应邀参加一些会议时,会议主办方总会问“需不需要给你准备车位”。一些年轻老师被问几次后,就觉得不好意思。“如果大家都不问你,你觉得不买车也无妨,但现在大家都来问,你会觉得应该有车,否则可能会被别人看轻。”

  调查显示,53.2%的人认为人们应转变观念,别为面子买车。

  “依赖私家车出行是一种糟糕的生活方式”

  调查中,88.2%的人认为,无论从国家环保还是从个人健康角度,公众都应尽量采用公交、自行车、徒步等方式出行。其中,52.7%的人对此“非常认同”。

  陈雄认为,要让公众“知行合一”非常难。“大家早就有了低碳的意识,只是现在公交车上拥挤,人行道脏乱狭窄,自行车道经常被挤占,让不少崇尚‘低碳生活’的人倍感无力。”

  于海表示,在一座宜居城市,街道两边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加起来,应该比中间的马路宽。但现在的情况是,私家车在占用有限的公共道路资源。很多城市的马路越来越宽,人行道、自行车道越来越窄,甚至没有了。“我们应进一步限制私家车,私家车应该‘让路于民’。”

  北京市市民章瑞芬说,如果住处离单位近,自己当然愿意骑自行车上下班,“方便健康、绿色环保,何乐而不为呢?”但现在大多数商务中心、大医院、政府机构等,都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随着中心城区的建筑不断增多,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地价不断攀升,普通人的居住区被迫迁往郊区。在这种情况下,提倡自行车出行不切实际,“很多城市的规划一开始就没做好,现在也不见改善这种状况的有力措施。”

  如何提高民众的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率?调查中,81.6%的人建议完善公交系统、提高公交服务水平;61.7%的人认为应降低公交出行成本;53.8%的人希望完善非机动车道建设。另外,25.5%的人期望提高养车成本;21.8%的人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购车难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认为,通过提高停车费等经济手段治理拥堵、提高民众公共交通出行率,是国际通行的办法,无可厚非。“毕竟停车位是公共空间,谁占用谁理应购买使用权。不过,要让老百姓安于公交出行,前提是得把公共交通发展起来。”

  “依赖私家车出行是一种糟糕的生活方式。”于海认为,解决交通问题本应是政府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而现在变成了个人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不畅,满街都是私家车,很多车里还只坐一个人。一些人希望有私家车,无非就是为了个人感觉好,满足自尊心、虚荣心。”

  于海指出,我们不应该走美国、欧洲部分国家的“私家车大国”道路。“人家那么大的国土,只有那么少的人,发展私家车情有可原。但我们不行。如果我们学人家,最后会让少数人占有更多资源。”

  调查显示,62.5%的公众认为我国不应该走“汽车社会”道路。另有14.5%的人支持我国走“汽车社会”的道路,23.0%的人表示“没想好”。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