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海水蔚蓝 哪里还有海豚精灵的天堂?

海水蔚蓝 哪里还有海豚精灵的天堂?
2011年04月25日 14:43 中国环境报

  海豚的智力超过黑猩猩

  在鲸类王国里,要数海豚家族——海豚科的种类最多了,全世界已知超过30多种。有的种类虽名叫“鲸”,如虎鲸、伪虎鲸,其实也是海豚家族中的成员。

  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那样见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海豚总是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比起狗和马来,它们对待人类甚至更为友好。

  经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3位科学家,让两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最近几年,太平洋海洋基金会的欧文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对两头海豚进行训练,教会它们700个英文词汇。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把动物的“语言”或“方言”描绘得太离奇。

  美国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海豚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和人类惊人相似,认知能力仅次于人类,比黑猩猩还聪明。

  美国埃默里大学和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按照相同的尺寸进行比较,许多海豚的大脑比人类的还要大。这或许能解释海豚为什么如此聪明。海豚能够使用一种原始的语言进行交流,能够迅速模仿同伴的行为,甚至会思考自己的未来。它们还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研究发现,海豚的社群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它们经常互相合作解决难题。

  海豚的境地岌岌可危

  海豚的栖息地并不局限于海洋中,还有一部分海豚生活在世界的各大河流流域。比如,犹如公主般梦幻的粉红海豚,就生活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而曾经让国人魂牵梦绕的白鳍豚,就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流经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的恒河,也是海豚的栖息地。

  也许是彻底喜欢上了河流峡谷的安逸静谧,也许是早已厌倦了海洋中的杀机四伏,这些河流中的海豚,已经渐渐忘记了大海,甚至一生都没有到过大海,它们早已自成一统,被归类为“河豚科”动物。

  早在200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调查报告就显示:现存的大约1/4的鲸类和海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生存威胁,甚至面临灾难。

  全球化的渔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捕鱼强度和广度,可以说,只要有鱼的地方,就会有愈来愈现代化的捕鱼工具和手段。尽管有了较为环保的捕鱼技术,但传统的手段还是随处可见,给全世界的海豚们带来灭顶之灾。

  除此之外,人类不假思索地向海洋和河流倾倒各种生活垃圾、工业废水,还有各种的农药污染和油田废物,已经让原本清澈的海洋变得浑浊不堪,而石油泄漏等大型事故时有发生,更是让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人口密集的沿河、沿江水域,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水生物的生活环境,毒性海藻大量繁殖,也使这里的水域危机四伏。

  即使处于食物链顶端,海豚还是不能幸免,生殖和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死亡率也大大增加。1987年美国新泽西海岸数百头海豚因发生赤潮而引发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浑身长满脓疮而惨死,令人心惊,也让人心寒。

  听觉是海豚最为灵敏的感官,捕食、游走和嬉戏,都是依靠听觉进行。各种水下作业工程设备和日夜来往不息的大小船只,不仅惊扰了海豚的生活,海豚与船只“撞车”也时有发生。这些人类活动的“噪声污染”,使得海豚不堪其扰,身心受损,行为失控、压力倍增,生活习性出现异常。

  在许多河流流域,建大坝、修渔场、修建防洪工程,人为地改变海豚的生存环境,阻挡了海豚迁徙等活动。白鳍豚曾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国之瑰宝,但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加速了它的悄然消逝。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引发的降水、水温和盐分等等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是部分沿海水温在短短半个世纪上升了3~4摄氏度,变化之快,使海豚们无所适从。

  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南美的部分地区,猎杀海豚,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习俗。据统计,在被捕后的90天里,53%的海豚郁郁而死;海豚的自然寿命平均为45年,半数被捕的海豚却在被捕后两年内死去,而它们的平均生活年限,也仅为5年;在人工环境里,海豚极易患上肺炎、肠炎等疾病,还会因为氯水中毒和长期抑郁惊慌而活不过7年之坎。

  保护与杀戮的博弈

  在日本,有一个渔村名叫“太地町”,那里有硕大的海豚尾巴样式的喷泉池,路边草坪中的甬道里夹杂着自由嬉戏的鲸鱼和海豚雕塑……如果不知情,你或许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和鲸鱼的地方。

  但是,2009年,一部环保纪录片《海豚湾》却揭露了当地对海豚灭绝人性的屠杀。太地町屠杀海豚在国际社会引起一片声讨。捕杀海豚是不是日本的文化?这种传统真的被世界曲解了吗?

  捕杀海豚是不是日本文化?

  每年9月中旬,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就会举行名为“杀海豚节”的庆祝活动。在随后的6个月中,将有2300多头海豚遭到屠杀,而每只海豚身上取下的肉可以卖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500元)。有数据显示,日本渔民平均每年残暴地屠杀多达两万条海豚和小鲸鱼,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捕杀海豚行为。

  专家指出,捕鲸并不是整个日本民族整体性的文化,而仅仅是日本沿海个别地区或村落的地方性文化。在太地町以外的日本大部分地区,人们并不熟知还有捕杀海豚这样的传统。

  也有环保人士表示,日本古代存在捕鲸行为也是小规模的捕杀行为,并不是这种大规模的捕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关键的问题是,在这个地球村,所有民族的文化不是互相隔绝的,它们相互影响。

  禁捕海豚为什么还做不到?

  虽然海豚和鲸鱼一样同属一个物种,但是国际法律只规定禁止捕鲸,却没有禁止捕杀海豚。

  像大多数的捕鱼形式一样,捕杀海豚并不受任何法律法规的约束。国际捕鲸委员会就是否应该限制像海豚这类的小型鲸类的捕杀已经讨论多年,但是现在仍然处于僵持状态。该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以控制鲸油市场为目的,后来担负起保护鲸类不被捕杀灭绝的责任。

  当前,北极、加勒比海、秘鲁和所罗门群岛等一些地区也存在小规模猎杀海豚的行为。

  美国纪录片《海豚湾》的制作人之一、动物行为学家戴安娜·瑞斯表示,捕杀海豚应该停止。她强调海豚是一种极具智慧的生物,它们会有痛苦和苦难的经历。有学者分析过捕杀海豚的水下录音,认为海豚能发出复杂的求救信号。

  专家们表示,鲸类属于海洋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过量捕杀,就会损害区域生态。因此,某些国家提出的捕杀海豚是所谓的文化传统,并不符合当今环境保护的原则。

  我们能为海豚保护做什么?

  2007年,联合国把这一年命名为“国际海豚年”,以加强对海豚的保护。联合国《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负责人赫普沃斯表示,联合国在全世界掀起一场保护海豚运动,是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海豚这一稀有物种。随后,德国、英国以及太平洋沿岸等国积极响应,陆续举行了各种活动,向民众普及有关保护海豚的知识,宣传“国际海豚年”的意义。秘鲁正开始大力发展海豚观光业,以增加渔民收入遏制非法捕杀。

  一些环保组织如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也都在积极呼吁保护海洋,禁止捕鲸和海豚。他们倡议停止捕鲸、限制捕捞量、建立太平洋海域保护区、禁止使用人工集鱼装置、禁止围网渔船进入太平洋海域、立即停止所有大型延绳钓和围网渔船的建造等,以减少非法捕鱼活动。

  同时,环保人士呼吁要加强国际舆论力量,形成强大的国际氛围和正面压力,迫使一些支持捕杀海豚的政府转变立场。首先,在本国减少或禁止相关鱼类的捕捞数量。其次,由政府出资帮助相关渔民进行行业转轨,建立非渔业的其他经济发展模式。

  自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不同地区建立了多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这种珍贵的动物提供专项保护。2011年,中华白海豚保护中心在广西钦州成立。

  趣味阅读

  海豚救人的三种说法

  海豚救人的故事,我们听过很多,海豚与人玩耍、嬉戏的报道也时有所闻,有的故事甚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很多科学家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一致的看法。科学家们对海豚救人主要有下列3种解释。

  “照料天性”说: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作为这种本能的基础,是一种非条件性的泅出反射。即每当海豚的头部露出水面时,就会自动地打开喷水孔,并完成呼吸动作。海豚喜欢推动海面上的漂浮物体,因而一旦遇上了溺水者,就可能本能地将其当作一个漂浮的物体推到岸边去,从而使人得救。

  “见义勇为”说:过去几个世纪,海豚与人类的许多相似之处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海豚十分聪明伶俐,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大脑,它的救人“壮举”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没有推向大海。研究海洋哺乳动物14年的英格里德·维塞尔表示,世界上有许多关于海豚保护游泳者的报道,当海豚可能感觉到人类处于危险中,就会马上行动起来保护他们。海豚有时甚至为了保护自己和幼仔不惜与鲨鱼“搏斗”。

  “玩性大发”说:海豚天生好动,善于模仿,最喜爱的就是在水中嬉戏,因此,所有被碰上的东西都成了它们的玩具。海豚为什么会把人推向岸边,而不是将人当作玩具那样一直在水中戏弄呢?这与海豚的习性有关,海豚喜欢在深水和浅水中来回巡游。如果人在深水区落水,正好碰上一群向浅水区游去的海豚时,它们就会顺水推舟把人半推半玩地带到浅水区,或把落水者推到岸边。

  海豚的生活习性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分布于世界各大洋。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它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它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它也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

  同时,海豚的栖息地多为浅海,很少游入深海。它们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游玩时,聚集在靠近沙滩的海湾,捕食时则出现在浅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