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环境规划示范城市案例应征城市:通化市

环境规划示范城市案例应征城市:通化市
2011年04月15日 15:36 新浪网
通化街景通化街景

  >>为通化市投上一票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南与朝鲜隔江相望,西与辽宁省的本溪、抚顺、丹东等市相邻。辖梅河口、集安两市,柳河、辉南、通化县三县,东昌、二道江和经济开发区三个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人口230万。

  通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和经济实力在全国崭露头角;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被命名为中国通化葡萄酒城、中国医药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百佳投资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具人文情怀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认定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人参产业基地、中国松花砚之乡、国家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等殊荣。目前,正在开展“四成”联创,积极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全国园林城市。

  一、环境和发展领域工作回顾

  1、地理区位优势独特。通化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国家批准的边境开放城市。同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地缘、人缘上的优势。通化至沈阳高速公路通化段已竣工通车,通化至丹东、梅河口至沈阳等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已开工建设,通化机场开工建设,届时通化将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为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2、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18%;全口径财政收入61.7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4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5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4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2%。通化市在吉林省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三位。  

  3、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大小河流千余条,水资源总量6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吉林省平均水平的1.8倍。森林覆盖率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个百分点。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浑江穿城而过,玉带河缠绕楼阁,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城相融,山水相依,是一座天然的生态氧吧。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通化市、集安市饮用水源水质好于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9个。有机食品认证品种达50个,认证基地面积达350 万亩。

  4、天然物产矿产丰富。通化有“绿色立体资源宝库”之称,被誉为中国中药之香、葡萄酒之乡、人参之乡、优质大米之乡和松花砚之乡。与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四川的峨眉山并称中国“三大天然药库”,现已查明的药物资源1133种,已开发利用的仅有90多种,开发潜力很大。通化是国内重要的人参种植基地,产量占有全国的40%。通化大米曾为宫廷御用,故有“贡米“之称。有山野菜、实用菌等绿色食品资源190余种,野生资源100余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85种,探明储量的53种、约24亿吨。 松花石砚为“中国四大名砚”。

  5、历史文化悠久。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是高句丽文化、满族萨满文化的发祥地。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市有各种文化遗址9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通化满族剪纸是中国三大民族剪纸之一。通化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英雄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在这里英勇奋战;解放战争时期,陈云、肖劲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建国初期,通化军民为抗美援朝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通化已连续六次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称号。

  6、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13处,其中4A级景区3处。有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遗迹、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龙湾、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靖宇陵园以及五女峰等国家级风景名胜独具特色,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冬季冰雪、中朝边境等特色旅游,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所辖的集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

  7、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市区实施了50多项环境基础工程,拆迁棚户区310万平方米,开工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实施了十年“蓝天工程”,集中供热规模达到1280万平方米;解决了城区周边2.3万户居民用气问题;完成了玉带河改造工程。新增绿地172万平方米,建设和改造了155条主次街路和倚江园、沿江景观带、玉皇山公园等9个广场、公园。提升了滨江沿河、城区街路的亮化水平,路灯总数超过3.5万盏。江南新区有序开发,城市空间框架已经拉开。实施了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工程;通化市、梅河市、柳河县、通化县及辉南县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竣工运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完成;通化市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竣工,实现了全市医疗垃圾的统一集中处理。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8481项,全面实施“清洁文明”、“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5个乡镇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乡镇获得国家环保部“以奖代补”政策的补助资金。17个乡镇、35个村正在开展各级生态乡镇及生态村的创建工作,12个乡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工程。

  8、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了建设项目环评和监管力度,规范了环境执法程序和环境管理行为,提高了审批和监察的执法水平,切实做的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以饮用水源保护检查、重金属污染源排查、重点流域支流、危险废物及辐射和钢铁等重污染行业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开展了风险隐患排查,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分别采取限期治理、停产整治和挂牌督办等措施进行有效整改。到目前为止,通化市县区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污染事件和事故。

  9、环境应急体系初步建立。成立了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制定了应急预案,建立了由市环境监察支队和监测站及相关科室组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察、监测系统,开展了污染源事故危险调查,建立危险源监控系统,装备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防毒面具等必备的应急监测工具,形成一整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

  二、环境和发展领域“十二五”工作规划

  规划目标。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常规(传统)因子环境质量得到基本改善,全面控制工业污染。改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提高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重点城镇环境质量满足环境功能要求,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基本保持稳定,村庄环境状况得到基本改善,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为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1、水环境。水污染治理水平及水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功能要求,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的趋势有所缓解。

  —全市COD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10%,重金属、总氮(磷)等区域性总量控制因子排放总量比2010年有所减少。

  —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强度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

  —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厂负荷率7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实现12项指标全部达标。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80%来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0%

  —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Ⅴ类以上水质标准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重金属污染指标全面达到Ⅲ类

  —松花江流域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所占比例达到90%

  —跨国界河流达功能区要求断面达90%以上,源头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Ⅰ-Ⅱ类水体标准以内

  2、大气环境。继续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全面加强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深化烟尘污染防治,整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5%

  —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

  —空气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大于90%

  —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好于Ⅱ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00天,且环境空气质量在二级以上的比例达到100%

  3、土壤环境。重点区域、典型类型污染土壤初步得到修复,初步建立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基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无害化、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

  —单位面积农田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左右

  4、固体废物。完善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水平,固体废物利用、处理、处置设施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明显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30%,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负荷率达80%

  —危险废物贮存量比2010年减少60%,年产生总量比2010年减少1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

  5、生态和农村环境。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启动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建设。

  —国家级自然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60%。

  —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比例达到25%

  —城镇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及日常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逐步完成水源区划工作,污染防治及日常监管工作逐步规范化。

  —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现象有所遏制。

  —农村环境有所改善。

  6、环境监管能力。初步形成与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环境监管能力体系,建成较为完备的常规环境和辐射环境监测任务、监测技术和保障体系,做到市级测得准、县级测得出。基本形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高。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通化市及各地方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监测、执法监察、宣传教育、环境信息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建成并完善通化市及各地方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和国控网络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初步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初步建成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初步建成并完善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

  —污染负荷大于80%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实现100%。

  —污染负荷大于80%的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