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环境规划示范城市案例应征县:肥城市

环境规划示范城市案例应征县:肥城市
2011年04月12日 16:01 新浪网
美人蕉美人蕉
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肥城市位于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佛桃之乡。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有14个街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7个行政村,常驻人口97.8万。

  2010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491.7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6:58.2:34.2。财政总收入4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分别增长22.6%和21.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64.9亿元、利税137.4亿元、利润79.3亿元,分别增长28.5%、30.5%和46.3%。农民人均纯收入84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1元,分别增长14.5%和12.9%。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列47位、科学发展百强列61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列26位,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列全省第4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市、绿色小康县、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最佳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城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平安山东建设、农业产业化、最佳投资城市以及省级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市、建筑业十强县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一、深入开展综合整治,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致力建设“人文、生态、宜居、精致”城市,一是提升城市发展内涵。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铺开古店新区建设,实施龙山河带状公园、金街等“四园”、“四路”、“四街”、“一高层组团”等城市重点工程,城市建成区扩大到4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1.3%,城市绿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4.8%和40.6%。扎实推进小城镇开发和农村社区建设,1个镇被评为国家园林城镇和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镇,11个镇被评为省和国家级环境生态乡镇,全市145个村展开旧村改造,建设农民住宅楼446万平米。二是全面治理城乡环境。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连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乱”、“治脏”、“治绿”、“治差”,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26项考核指标中,人均收入、环保投资、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环境噪声、建成区绿化率、城市清洁能源使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保能力建设、公众满意度、环境教育等已达到或超过要求。改善地表水质。2003年在城区建设了日处理污水4万吨、中水回用2万吨的康龙污水处理厂,2009年又在石横镇建设了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康汇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转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以上;集中开展污染企业专项治理活动,取缔地瓜淀粉加工点154处,关停小造纸企业12家,13家省控、市控企业全部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目前,肥城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提升,大汶河、康汇河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类标准。提升空气质量。划定了18.6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集中开展燃煤锅炉专项整治活动,对区内700多台燃煤锅炉、茶水炉、大锅灶等进行专项整治,在泰安市率先实现烟控区覆盖率100%;2008年,市政府拿出补助资金5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全市街镇50台燃煤锅炉改造了脱硫除尘器,81台锅炉更换了清洁燃料,城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沼气,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三是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就业保障、医疗教育、百姓安居、扶贫解困、文化惠民、平安建设“六大民生工程”,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开展“四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构筑绿色文明新面貌

  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全面打造城市生态文明,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环境支撑。一是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以村镇四旁为点、以绿色通道为带、以农田林网为线、以荒山绿化为片的“点、带、线、片”一体化绿化体系。加快建设特色基地,全市以肥城桃、大樱桃、薄壳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品总面积达到26万亩;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到11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80多万亩;绿色通道长度达到1100多公里;苗木花卉面积达到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26.6%提高到38.3%。二是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对城区北部的采煤塌陷地,坚持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治理方式,种、养、加结合,填、埋、挖并用,拆、建、改配套。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元,共治理塌陷地5.72万亩,新增耕地2.92万亩。三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工程,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园区,有机蔬菜发展到17.8万亩,成为全国发展有机蔬菜国际认证最早、规模面积最大、加工出口最多的县份。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22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81 %。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沤肥、气化、食用菌开发等综合利用技术,全市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88.6%。

  三、加大资源有效利用,探索循环发展新模式

  以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市)为契机,按照“点线面结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用力,精心打造行业、产业循环链,逐步构建起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格局。一是培植重点,引导企业循环式生产。以企业为“点”,重点指导石横发电厂、石横特钢公司、肥城精制盐厂、肥城矿业集团,从清洁生产入手抓技改、搞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废弃物再循环率,逐步实现 “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高循环”发展。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市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主导产品甲酸产能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位。公司积极推行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已形成了以煤气化路线制取甲酸、联醇路线制取甲醇、甲醇催化胺化法生产甲胺等独具特色的产品链,几乎使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循环中被“吃干榨尽”,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绿色产业”的巨大转变。其中,“4万吨/年甲酸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经山东省科技厅鉴定,项目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为2009年度山东省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二是组合产业,带动多元化循环利用。重点围绕煤炭电力、冶金机械、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五大产业”,搭建产品上下游延伸的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在产业间循环利用,形成多元共享、综合利用的循环体系,使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目前,我市磷铵、硫酸、水泥行业的联产,是利用一种主要原料磷矿石,在生产磷铵的同时,得到用于生产水泥的磷石膏废渣和生产硫酸的硫铁矿渣,既消除了两种污染物,又避免了这两种矿产的开采;热电、甲酸、化肥、酿酒、水泥行业的联产,是通过中间产品的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将多行业的主副产品充分加以利用,使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肥城矿业集团将过去堆积成山的煤矸石用来发电、生产水泥和建筑砌块,利用产生的电能和热能衍生出了电解铝、纸浆厂、高密度板厂等10多个企业;石横电厂湿法脱硫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00吨,由此每年产出的副产品20余万吨石膏全部综合利用,又养活了一个石膏板厂。目前,全市粉煤灰制砖、新型建材、矸石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25家。

  四、加快实施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一是提升产业素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重点引导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等产业进行工艺革新、设备更新和管理创新,用高新技术注入“创新因子”,提高设备先进率和管理信息化程度。重点推进20万套农用子午胎、四期甲酸项目完善和20万吨产能平衡、20万套车桥等3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制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节能环保“四新产业”,玻纤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发展太阳能设备企业9家,生物质能年加工能力30万吨,并加快建设投资6.8亿元的LED、5.2亿元的碳纳米管汽车动力电池等20多个重点项目。二是严管重点领域。实行新上项目审核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四不批”政策,新开工项目全部符合“六项必要条件”,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十一五”期间,共审批建设项目830项,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28个,其中,2010年审批项目330项,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3个。加强对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工程,累计投资10亿多元,先后完成了明瑞化工公司硫酸废水治理、石横发电厂脱硫、特钢公司烧结机脱硫、康汇污水处理厂建设等41个治污项目。其中,特钢公司烧结机脱硫工程,年削减SO2达3000多吨,分别被省环保厅、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列为示范工程。5家企业被评为全省节能先进企业,9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型企业,市高新区被列为首批“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制订了关于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力淘汰“三高两低”及“五小”企业,全市关停48万吨立窑水泥、10.85万千瓦小火电、30万吨小焦化、6000重量箱平板玻璃等33个落后工艺和生产线。四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型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选拔“金字塔”工程,全市85%的规模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年均增长45.3%。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创新型企业18家。3家企业承担产品国标制订,210种新产品、新工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达到65%,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25%。近年来,石横特钢集团公司累计投入2亿多元,完成节能创新项目20多项,集中开展了固体废弃物、水资源、煤气等综合利用工程,年创综合效益3亿多元。去年5月18日,省环保厅专门在特钢公司召开现场会,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

  五、立足新起点,科学描绘发展新蓝图

  着眼于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基于对形势的全面分析,把握肥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过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城市定位: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确立两个率先目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打造三大产业体系:以生态高效为先导的现代农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以新兴业态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富民优先战略、人才强市战略、产业升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展五项行动计划:居民收入倍增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青山绿水行动计划;坚持六个毫不放松:毫不放松地推进思想解放,毫不放松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毫不放松地实施全民创业,毫不放松地优化发展环境,毫不放松地培育文化软实力,毫不放松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这个总体思路,确定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市内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5亿元,实现翻番,向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30强迈进。二是产业趋向优质高端。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5︰50︰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15%,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三是城市彰显特色魅力。实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四城联创”。城镇化率达到60%,建成区达到5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突破37万人。四是生态环境日益优美。GDP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显著降低,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城乡综合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五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000元,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00元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明显提高。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