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境约束下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如何控制?(2)

http://gongyi.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13:55  中国环境报

  王金南:总体上来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未来能源发展长期、关键的制约因素。同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近期对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形成约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对能源开发活动以及煤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形成制约,安全、技术和运输问题也是一种制约。根据中国工程院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国家能源战略理念应发生重大转变,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国家对煤炭供需的思路将逐渐由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到以制定科学产能来合理规划需求量上来,这就是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的天花板政策。  总体上来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未来能源发展长期、关键的制约因素。同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近期对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形成约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对能源开发活动以及煤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形成制约,安全、技术和运输问题也是一种制约。根据中国工程院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国家能源战略理念应发生重大转变,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国家对煤炭供需的思路将逐渐由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到以制定科学产能来合理规划需求量上来,这就是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的天花板政策。

  从生产层面来看,中国主要煤矿区大都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成为煤炭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具体来说,在黄土高原水土交互胁迫区如延安、咸阳、铜川、榆林、锡林郭勒、鄂尔多斯、乌兰察布、通辽、赤峰、乌海和呼兰浩特等地,制约煤炭开发的主要因子为水资源、土地强度、干燥指数、水土流失和地表自然覆盖;在地质不稳定协迫区如云贵基地,煤炭开发的主要制约因子是地质坡度、水资源、地质灾害、滑坡;在水资源胁迫区如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等地,制约煤炭开发的主要因子是水资源和干燥指数;在生态功能胁迫区如呼伦贝尔,煤炭开发的主要制约因子是生态服务功能。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开采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煤矿安全、运输条件和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到2020年,我国科学的煤炭生产能力应在34亿~38亿吨左右。

  从消费层面来看,一方面,区域煤炭消费的总量、结构及煤炭利用技术水平(包括燃烧技术水平和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影响着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全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可用水资源量又对煤炭消费总量、结构与布局构成约束。

  首先,当煤炭利用技术水平一定时,总量控制目标越严格,对煤炭消费总量的约束作用越显著。如果吨煤SO2、NOx排放强度以及机动车NOx排放量均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加严,最大煤炭可消费量将呈下降趋势;若机动车NOx排放量保持不变,随着NOx总量控制目标的加严,煤炭消费过程的NOx排放量所占比例将越来越低;当SO2和NOx总量控制目标低于2000万吨时,在相同的控制目标下,由于NOx排放控制起步较晚,NOx排放控制对煤炭消费总量的约束将更加显著。

  其次,在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一定的前提下,煤炭利用水平越高,则吨煤排污系数越小,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煤炭消费总量的约束作用越弱。假设2015年全国SO2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NOx排放总量控制在1900万吨,其中煤炭消费带来的SO2和NOx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和67%,在煤炭消费结构、污染物排放水平与2010年相同的条件下,煤炭最大允许消费量仅为28.6亿吨;若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量的比例提高到56%,电力行业SO2和NOx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到80%和60%,非电力行业吨煤SO2、NOx排放强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25%和5%,则煤炭最大允许消费量可以提高到42.2亿吨。总之,最大煤炭消费总量与污染控制目标以及削减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是一个相对的约束总量。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制约因素

  关键思路  国家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煤炭消费总量有显著的约束作用

  记者:如何有效减少和控制煤炭消费量,最终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王金南:为了实现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最大限度地减轻能源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必须实施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战略,坚持节约高效、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原则,努力构建能源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物排放少、生态环境影响小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

  首先,要节能、提效,降低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需求。节约能源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因此要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调整工业结构,把万元产值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的节能工作。  首先,要节能、提效,降低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需求。节约能源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因此要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调整工业结构,把万元产值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的节能工作。

  其次,要优化能源结构,以清洁、低碳能源满足区域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不仅要实现化石能源的优质化,还要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向更高层次的能源优质化推进。除了增加石油、天然气供应外,还应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在妥善处置生态保护与移民安置关系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在妥善处置与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关系的基础上推进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与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第三,要推进煤炭的洁净化利用,扩展区域煤炭消费的容量空间。支持煤炭清洁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PFBC(增压流化床燃烧)等先进发电技术,大力发展煤直接液化、煤气化、煤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等煤炭高效低碳清洁转化技术,探索煤炭高效低碳清洁转化技术与碳封存技术的集成模式。出台强制性政策或经济鼓励政策,促进煤炭的洁净化利用,对应用洁净煤技术的企业,给予补助、奖励、优惠电价、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采用先进发电技术的电厂可优先调度上网。

  最后,要完善环境标准与政策体系,强化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倒逼机制。要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促进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应强化区域环境准入标准、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和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政策。完善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政策,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继续推行脱硫电价政策,考虑将脱硝、高效除尘改造、脱汞纳入环保电价政策之中,建立环保综合电价体系。实施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分配与排污交易,促进排污者自觉开展节能减排。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如何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关键思路  完善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研究制定“污染控制-生态保护-气候应对-节约能源-能源清洁利用”一体化激励机制,倒逼区域煤炭消费控制目标

  记者:为控制大气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应对煤炭消费采取什么策略?

  王金南:为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十二五”期间应严格执行国家能源专项规划,在全国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煤炭供需思路由“以需定供”转变为以科学产能合理规划需求量。鼓励进口国外优质动力煤炭替代区域内煤炭、鼓励使用洗选煤炭,加大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清洁能源调入力度,加大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力度。

  区域空气污染严重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所在省(区、市)原则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010年水平,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率先调整和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具体建议如下:禁止新(扩)建煤化工项目,不再建设向上述地区增加煤炭运输能力的项目;这些地区原则上不应新建燃煤发电电站或企业自备电站,扩建和改建燃煤机组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推行一县一热源政策,建设和完善统一的热网工程,纯凝汽燃煤发电机组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最大限度地抽汽供应热网,逐步淘汰热网覆盖范围内的企业自备锅炉;石化行业实行增产不增煤原则,新扩产能不再建设以煤炭为燃料的动力站,推行以公用电站供汽或自产清洁燃料为主的动力站;钢铁行业实行不增产煤降低原则,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建设新增产能项目,通过大力发展余压、余汽、余热发电技术,逐步取消燃煤锅炉;调整新建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以区域特征污染物细颗粒、臭氧等代替城市特征污染物SO2、NOx和颗粒物等,以大气环境容量为基础,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严格控制其他行业煤炭消费总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中国环境报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