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李育才: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李育才: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2010年09月16日 17:10 新浪公益

  曾晓东:刘部长非常全面地介绍了农农农村节能减排大有可为的方面,如何做好农村的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举足轻重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战略问题。我们工业人口、城镇人口是农村人口的几分之几,13亿人口,10亿农村人口,所以把农村的节能减排做好,我想是不容忽视的。刘部长的精彩演讲讲得非常系统,我就举一个例子,刚才刘部长讲的农村的秸秆的问题,每年我们国务院、各省都要发文件,但是烧秸秆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农民有秸秆多少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资源,如果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我想它既是清洁能源,又是新型的能源,又是一个新型的原材料,所以我觉得农村的节能减排潜力大,应该引起我们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抓好农村的节能减排。现在休息10分钟,然后接着进行专家的演讲!谢谢!

  曾晓东:女士们、先生们,请大家坐好,下面咱们接着演讲!下面有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给大家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叫“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

  李育才: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性生态问题日趋严重,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森林植被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证明,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有害废弃物累计于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圈中,特别是大量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进入自然界,超出地球系统的正常承载能力,是诱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减少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和“三废”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大规模进行生态修复,挽救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挽救地球,已成为全世界和人民的共识。

  当前,世界公认的温室气体减排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减排,又称工业减排,指通过工程措施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绝对排放量;二是间接减排,即通过对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和净化环境的特殊作用,来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净化空气和水体。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和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对这两条途径均予以充分认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既要保持的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就必须把直接减排和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生态与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燃烧化石燃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垃圾处理等等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过去十年中,大气CO2浓度以每年1.8ppmv的速度增长。据测算,目前(2007年)大气中CO2浓度达到了379ppmv,是地球历史上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客观上形成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大约78%的电力、60恩%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70%的化工原料均靠煤。煤的直接燃烧是中国最重要的人为空气污染源,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主要包括CO2和及烟尘排放、矿业废气等,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空气污染灾害发生的几率和范围学习大。目前,中国CO2的总排放量已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0.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是日本的27.7倍、德国的16.6倍、美国的6.1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0倍。2006年,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达3300万辆,到2020年更将跃升至13.31亿辆,由此可能的引发的空气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实在不容忽视。

  这种无序排放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影响。大气CO2的浓度增加进引发群落内各主要成分间竞争关系改变,影响植物群落及其生产力。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的月份突出。现在中国一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据环保部门测算,2006年,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在5%以上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2.6%,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5.4%。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大气复合污染直接导致了生物种群衰弱、土壤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更或破坏,最终导致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衰退。

  因此,强化节能减排,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作为“十一五”规划期间的约束性指标之一。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以及宏观调控的重点,国家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要求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尽快改善当前温室气体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状况。

  二、森林生态系统在节能减排中具有特殊作用

  众所周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是自然界中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贮碳库和能源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养护物种、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不仅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的解决CO2上升的办法,而且在节能减排以及维护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林冠上空大气降水的有机污染物,经过森林生态系统的层层过滤,有机污染物种类可减少80%以上。森林能产生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能吸附、聚集和沉降空气污染物和悬浮颗粒,净化空气。据测定,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的一些地方,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高达8万个以上。森林植被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减缓作用,并杀死细菌,据粗略估计,每公顷阔叶林整个夏季可以分泌出3千克植物杀菌素,针叶林5—10千克,而桧柏林可分泌30千克。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煤,其中1.15万亿吨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CO2,放出1.62吨氧气。国内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种植1公顷森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这与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形成了鲜明反差。据专家测算:一个20万千瓦机组的煤炭发电厂的每约排放87.78万吨二氧化碳,可被3.2万公顷人工林在1年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当量抵消。1架波音777飞机从北京到上海来回旅程约4小时,1天1个来回,1年约排放28032吨二氧化碳,可被1000公顷人工林在1年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当量抵消;1辆奥迪A4汽车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计20.2吨,可被0.7公顷人工林在1年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当量抵消。这充分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增加碳汇。植树造林不仅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而且减排成本低,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综合效益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林业进入了恢复和加快发展的时期。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实施,使我国生态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据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2009年的20.36%。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62亿公顷,居世界第一。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占我国80%的国土总面积上展开,惠及1.24亿农民,总投资4300多亿元,目前已投入200余亿元;工程实施11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4.15亿亩,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长2个多百分点。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如陕西省吴起县通过退耕还林,林草覆盖由1997面的19.2%提高到目前的6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1.53万吨/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0.54万吨/平方公里,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五级以上大风已由1997年之前的19次降为5次,多年罕见的飞禽走兽重新显现。秀美山川初露端倪,良好的生态形成。

  根据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1980—2005年,中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净吸收46.8亿吨二氧化碳,通过控制毁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4.3亿吨,两项合计为51.1亿吨。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当年工业排放的8%。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数字比较保守,据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院士研究的结果:我国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显著增加,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公顷吸收固定136.42吨二氧化碳增加到21世纪初的每公顷150.47吨;1981—200年间,以森林为主体的中国陆地植被碳汇大约抵消了我国同期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6—16.1%。

  三、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与直接减排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不可否认,加强节能减排,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以及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但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在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质的转变,以燃煤为主的能源使用方式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如果我们不顾国情,片面强调直接减排,势必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如果我国将煤的使用比重降低1%,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0.74%,但将会造成GDP下降0.64%,居民福利降低0.60%,同时减少47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固碳不仅成本低,而且还具有多种生态效益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已受到世界各国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许多国家也在本国通过发展森林和在发展中国家购买林地造林来实现减排。近年来,由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出资550万美元已在我国广西、内蒙古等省去实施了森林碳汇项目。经国际机构认定,在广西营造的6万亩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60万吨。我们国家林业局,最近也刚刚联合中石油等大型企业,于今年7月注册成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这是中国第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非盈利性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致力于推进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减少毁林和其他相关的增汇减排活动,普及有关知识,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和能力,支持和完善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就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而言,直接减排主要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技术进步,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治标”和“节流”而加强以林业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为生物措施对节能减排的“开源”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具长远的意义。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与直接减排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把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主体,继续抓紧抓好。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森林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促成作用,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生态与环境的稳定、高效和良性循环。

  四、痛楚重点,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党中央于2009年6月22日召开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的“四个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在2009年9月22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将林业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极为重要的国家略。从投入上来看,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林业投资完成额只有10.8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0.9%;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987.2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收入比重提高到1.6%,投资完成额30年增长了91倍。林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党全社会的格外关注。中国林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落实好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发挥林业在节能减排与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要着重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精心组织和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是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举措。

  当前和今後一个时期,必须在加强生态保护、增强自然修复能力的同时,继续组织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有序推进天保、退耕、京津风沙源和的三月北及沿海等防护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规模推进生态建设,以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方式,大力我国的生态环境。

  (二)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掀起全民植树造林的新高潮,3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和带领下,我国亿万人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公民植树爱率的意识不行,参与意识不高,2007年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仍然只有48%。要通过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绿化美化意识、自觉模范意识,调查各方面力量,掀起新一轮全社会的爱绿、植绿、养绿、护绿和持续兴绿的高潮。

  (三)狠抓森林抚育经营、大力提高森林质量,抓好对森严的抚育经营、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增强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功能,是林业工作永恒的主题。目前,世界森林平均每公顷畜积量为114立方米,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公顷畜积量达410-300立方米,我国为84.7立方米,仅为发达国家电话林分畜积的1/3左右。

  四,积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来源努力降低燃煤等能源消耗污染

  同志们,当前,我国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中央作出近来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林业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都要求林业有更大的发展,都需要林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打造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