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西南干旱灾区需要理性的旅行者

西南干旱灾区需要理性的旅行者
2010年03月26日 16:04 中国青年报

 

    最新出版的一期美国《国家地理》,是以“水”为主题的特刊,封面上晶莹的水滴,若能从杂志中跳出,化成甘露,惠及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的百姓,该有多好。

    老天是否降水,是人力无法控制的。除了国家与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措施找水、调水、安抚灾民之外,普通民众能做些什么呢?部分地方政府希望游客能够前往当地,以挽救当前的经济颓势;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在这特殊时期,前往灾区旅行会加重当地的用水负担。我认为,是否去灾区旅游是一个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之间的博弈。

    从短期的影响来看,每增加一名游客,灾区每天都会多承载100多升的用水负担,在居民饮水困难的重灾区,显然不宜去旅行。另外,旅行中的食、宿成本都会因为用水困难而大幅提高。在这个时候去重灾区旅行,无疑是在与当地人抢夺生存资源,是个双输的决定。

    但除了重灾区之外,维护旅游产业的持续性,对灾区的经济稳定和复苏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除了发生饮水困难的地区,旅行者对当地的实际用水产生的影响并不大。水资源的消耗最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比如西南地区的采矿业。本次旱情中削减用水配额最大的即在该领域。而工业产量的下降,加上农业荒年效应,直接导致的就是地方税收骤减。相对来说,维持旅游的稳定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将远远大于单个游客造成的短期影响。

    西南地区的旅游景观多是以水为主,如今水量的减少,对景观影响极大。但随着近年来西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人文景观也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旅游业的稳定对于当地灾后的复苏也起着重要作用。外界的关注、游客的喜爱,是当地人保持对家乡自信心的重要支持。这种自信产生的长期效果,甚至要大于救灾物资带来的帮助。

    如果你是一个只希望寄情山水、追求奢侈旅行感受的人,在这危急时刻,请你远离这片深受缺水困扰的土地。而要去西南地区旅游的人,在给灾区带去经济支持的同时,应控制自己的用水量,不干扰当地人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灾区需要理性的旅行者。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