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陈光标:慈善如山 财富如水

陈光标:慈善如山 财富如水
2009年11月03日 09:49 中国青年报

  他是一名“乐意做一个最优秀的地球清洁环卫工”的企业家;

  他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小时,率领公司120名员工和60台大型机械设备组成民间救援团队昼夜兼程,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

  他坚持不懈地把致力于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赚的钱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赠款物超过10亿元,受益人群达50多万人次;

  ……

    这位被很多人称为“中国首善”的人,就是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数年如一日,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慈善如山、财富如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我们所做的产业,本身就是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

  陈光标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十分自豪,“我当初选择建筑垃圾环保再生处理这个行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于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陈光标介绍,如果把近年我们在全国10多个省市处理的建筑垃圾做成的混凝土用于铺路,可供两车道的高速公路从南京铺到北京。“所以说,我所从事的大型厂矿房屋废旧拆除、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环保再生处理行业,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翻开公司的介绍画册,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清晰展露——黄埔公司始创于2003年,创建之初就致力于在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方面的科技创新。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拆除企业,在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下,大大提高了废旧混凝土的利用效率,推进了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泡沫塑料等白色污染的环保化、零排放处理模式。

  在陈光标的眼里,再生资源利用工作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事业,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环保慈善。

  去年9月,陈光标敏锐地感觉到,面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民营企业家只有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的大市场、大舞台上站稳脚跟。于是,陈光标率先组织公司下辖各分公司4000余名职工先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陈光标说,我们所做的产业,本身就是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再生资源利用,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是一件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大好事,一举多得、利国利民,必须踏踏实实做好。

  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首善”彰显品牌效应

  改革开放30年的积淀,让众多民营企业家已经或开始懂得,尽管谋求自身发展是企业的天职,而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也是等同于企业发展同样重要的目标,这是社会衡量一个企业的双重标准。

  人们已不记得陈光标灾后多少次来到四川了。最近的一次,陈光标又为灾区送去200万元现金、2000台台式电脑、160台笔记本电脑和3部依维柯公务车,总价值近千万元。

  其实只要一提起陈光标,还是最初的一幕让人记忆犹新。

  5·12地震刚刚发生几小时,陈光标的企业便展开了救援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的过程中,黄埔公司共在灾区拯救出131人,协助掩埋了近万具遇难者的遗体。

  只要翻阅一下黄埔公司的发展历程,人们会惊奇地发现黄埔公司的实力每年都在成倍增长,一年一个新台阶,而每年的捐赈也在成倍提高,这似乎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十多年的时间,陈光标累计捐款捐物的数额已超过10亿元,得到他帮助的贫困人口超过50万。因为在慈善公益事业上的杰出表现和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汗马功劳,陈光标被尊称为“中国首善”,陈光标和他的黄埔公司声名远播。黄埔公司很快便得到的市场反馈即是,自从抗震救灾之后,黄埔公司的业务便源源不断,前来洽谈生意的人应接不暇,“根本不用业务员去找”。

  为“环保慈善”奔走呐喊,共同打造和谐家园

  陈光标深谙善行天下,唯要先下好善待员工这“一盘棋”。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把江苏黄埔打造成利企利民利国的可持续产业是陈光标的追求。多年来,公司不但为员工办理“五保”齐全,逢年过节都为员工发放福利。

  汶川地震后,陈光标还萌生出一个念头——建立公益机构,向公众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技能。“公司多年来从事的废旧拆迁工作,熟悉房屋结构,也积累了丰富的救援与防护经验。”从四川回来后,陈光标就着手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捐资1亿多元在南京建设防灾减灾培训中心,免费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民兵预备役、青少年、大中小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开放,至今已经举办培训70多场。而每次培训数万元的食宿、培训费用则从黄埔公司公益基金里支付。

  陈光标还打算定期邀请全国知名防灾减灾专家教授前来授课,同时为借鉴国际先进防灾减灾知识和经验,也将邀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德国、日本、美国专家来培训中心讲课。

  “你不是中国首富,但你是中国首善!”一位领导曾经感慨万千地对陈光标说,你这几年为中国慈善事业奔走呐喊,在无形中唤醒了很多有良知的人,共同加入到和谐家园的建设中来,这比捐1000个亿都重要! (新华社记者 谭浩)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