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坛一: 公益金融的整体现状,发展道路(3)

2015年09月09日14:03  新浪公益  微博

  主持人:谢谢徐老师跟我们分享那么有意思的案例,充分证明公益加上金融,也会让金融回报更大,公益的价值会放大。

  吴昌华:我从两个角度谈一下,我认为今天我们所谈的事情,人才是特别特别大的局限。当然人才的缺失是有原因的,刚才徐老师从制度体系当中一些欠缺,可能是造成人才欠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相关的,它的界定,行业的界定。如果我们还是把它小众的说我们是公益机构,我们谈公益金融的话,可能我们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环保界我已经属于老人了,在环保决策,政策机构当中,目前在重要的位置上的,可能都是我的同代人。当然任何时代的发展都是一代一代人,我是90年的毕业生,我们这一代人,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整个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当然到我们这一代,到一定年龄要退休,或者想干点别的事情,总是希望后继有人。但是在中国尤其从公益的角度来说,其实后继的人是严重不足的。我曾经跟我的同行在一起聊的时候,心里比较悲哀的,凄凉的,说这怎么回事?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分析的很多问题,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吧。如果这些问题不去解决,这些现状不去克服的话,你可以想像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么主流化的议题之下,真正做是人做的,人才的不足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我13年年底的时候跟合作伙伴创立了未来学院,尤其带领年轻创业者从一个一个企业案例去了解,到底可持续是什么东西,希望用最捷径的方法去做这个事情。

  第二,如果这个小众与多众的问题,其实国际上的案例事实证明,由于他们更多的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投资决策过程当中,所以他们抗御风险的能力,相对比传统的不考虑这些要素的抗御风险的能力更高。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中国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希望它不是一个狭隘的,由我们传统上做公益的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它已经很主流化了,尤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公益金融这个词谈它的影响,我觉得它的更大的影响就在于,通过我们这些人,或者更多的人在这个领域当中的创新和参与,能够尽快的带动中国主流资本的流向。今后任何一笔资本投下去的时候,如果他没有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些资本是不合法的,它根本就不应该投下去。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今天谈的绿色中国梦,可持续发展,这种主流化的趋势和目标才能有更多的全社会人的参与,这样才能实现。

  主持人:Naina Batra女士,你认为你看到的,我们当下发展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或者一些应对的特别好的案例。

  Naina Batra:其实我觉得最大的挑战,不管是人才还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些挑战,我觉得人才的缺失确实是很严重的。对我来说,我能够看到供方的一些缺失。比如说这些公益企业,他们也是创立了一些企业,当他们缺乏人才的时候,他们也应该和一些教育机构,鼓励他们能够更好的提供服务。

  这不仅需要更多的金融的投资,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公益企业,怎么能够把他们的回报更接近于商业的回报。这些投资人他们在社会公益方面也应该去进一步的提升这些公益企业自身的能力,比如说在金融也好、IT,或者管理方面的技能,让这些公益企业的运作更加的科学。

  我们也看到一些非常大的,非营利的企业,他们都是些战略性的机构。比如说我们帮助了一个日本基金,几年前,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基金,也是和创投基金合作,在日本投资一个公益企业,他们照顾这些老年人。我们看到日本老龄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希望让这些老人有更多的陌生机会。我们也是帮助这些老人,帮助这些公益组织,公益企业,让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有能力找到更多的资金的来源。

  还有一些机构它有很多的中间机构,他动员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给这些公益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总是受到主流银行的边缘化,所以我们就是希望在这方面帮助他们。不仅仅是社会效应,其实有的时候经常会把商业的部分看得比社会效益更加重了。所以我们不能够在这两方面有失衡,当提出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必须要去非常谨慎。在中国也好,在亚洲也好,对于公益企业来讲,所有的这些非营利都不做成公益企业,因为我们很难到这些非营利组织,让他们来投资到一个公益企业。我们在做公益企业的时候,你必须让自己保持一个可持续的,稳健的能力,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来源的兴趣。

  我们觉得确实应该把这种投资,让它真正的有创意,让资金的投资者让他看到社会效益,我觉得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气候变化也好,或者是其他的环境问题也好,都应该是让投资者实实在在的记在心里的。

  主持人:大家有融资方面的资金的关注,也有人才方面的,也有从事公益人的专业和能力提升放了,它面临的挑战是方方面面的,需要各界的努力,以及所在其中人每一个人向上的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未来的展望,或者您认为在未来,假设我们十年以后再相聚,我们可能会看到的公益金融论坛会看到什么?

  徐永光:最近我就未来的影响力投资做了一个预测,因为中央已经放开了教育、医疗卫生、养老这几个领域,非常的开放,而且原来公益的现在可以选择市场,可以选择企业,给了很好的政策。养老市场到2000年,从现在的市场规模4500亿要到8万亿,增加18倍,医疗健康市场也是8万亿,和养老有一点交叉,环保产业产值5万亿,还有家政服务业、残疾人就业等等,大概在20到30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个是社会投资的一个蓝海,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风险投资、私人投资进入这个领域。谢谢!

  主持人:您预估了20万亿的大市场。

  吴昌华:我从来不认为钱是问题,我认为总有钱,关键是钱用来干什么。如果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话,第一,我认为中国目前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对社会创新,释放社会当中很多的创新,创造力和创新想像力,我觉得会带来一个特别特别大的触动。

  第二,随着这个趋势的发展,我相信这种社会创新,尤其在中国今天不断的推进的社会变革当中,会带来特别巨大的积极的作用。

  第三,今天我们在这儿谈中国很多的问题,中国今天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也好,或者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好,尤其在气候变化环境领域当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用自己很多的实践,在走向世界全球化,走出国门的过程当中,关注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投资概念,代入到世界各地,尤其在南南合作过程当中,因为目前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过程当中,我真是希望在今后的十年当中,中国做出我们应该有的贡献。谢谢!

  Naina Batra:公益投资,是提供一个投资环境,给这些投资者们更多的信心,给他们提供投资保障,我觉得政府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公益投资当中。我觉得澳大利亚、泰国和印度,已经把很多的社会企业家,个人的投资者们联系到了一起,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他们在众筹这个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扩宽融资渠道。

  主持人:我们会有政府各种好的政策来支持这个领域的发展,我们会出现徐老师预测的20万亿的市场,我们会在国际市场有更重要的发言权和引领地位。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这样公益+的理财计划,帮助我们每个投资人,每个理财者管理好你的公益资产,成为我们20万亿市场当中的一个投资人,成为这个世界领域作为引领者的一分子。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午的论坛还会继续,再次感谢今天参与我们主论坛的嘉宾,期待十年以后我们再相聚的时候,我们的期待都能对应。再次感谢我们的嘉宾!我们把话筒交给主持人。

  主持人:感谢所有的嘉宾带来这场精彩的论坛。我们今天上午的环节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公益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