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廖瑾:受助人受扰最小化

廖瑾:受助人受扰最小化
2013年11月15日 14:40 新浪公益

  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3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理性公益,多元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为主题。以下为“闪电发言”中 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总干事廖瑾 现场演讲实录。

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总干事廖瑾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总干事廖瑾

  廖瑾:我们在思考,我们到底能用什么样的事用很少的钱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效应,倡导更多人走到公益这条道路里面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当时参加很多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和其他行业会议,我们觉得有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以前也是从商业机构过来的,当我们所有组织加在一起对这个社会影响力到底能有多少,如果我们所有人同时呼喊一个口号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少?我们就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NGO基金会都只是埋头做事,那么对这个社会改良的议题能够贡献多少?所以我们发现我们必须有一个改变,必须要去做倡导,这是我们逐步从实操型向倡导型转变的思路过程,但这个过程很纠结,因为我们觉得实操是实干型的,倡导是玩虚的,到街上喊喊口号、发发传单,如果你天天吆喝、天天骂人,谁会资助你,谁会让你这个基金会发展下去呢?我们也做了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倡导,我们以往倡导的模式是我刚才说的喊口号、发传单甚至千人万人拉横幅和弄问卷,但是这么干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在想倡导真正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倡导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他也知道有些事是需要来做的,并且他懂得做这件事背后的理念、目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除此之外,它还应该能够跟着我们一起去做,成为我们这个团队当中的力量,这才是我们认为倡导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倡导如果做这样事情的话怎么样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如果推翻我们以前所做的一切,专门到街上搞倡导和维权也不是可取之道,所以我们当时有一个考虑,如何把我们现有实施型的项目加入更多倡导的元素,加入更多公众参与的元素,这些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发现一个困境,就是当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你这些公益事件当中的时候,它同时带来了很多很多的期待,还有很多很多的要求。可是一家基金会也好,一家公益组织也好,当你想要去获得这个资源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和他们的要求?如果为了满足所有参与者的要求和需要,而同时牺牲了你服务对象的利益,让服务对象受到更多滋扰甚至产生二次伤害的话,那倡导的这个项目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项目我们是不能做的。所以我们倡导这个项目的时候有很多原则,归根结底是一句话叫“受助人受扰最小化”。

  跟大家介绍两个案例:

  一个案例是大学生资助,传统的大学生资助用什么方法?我找企业或者有钱人要一笔钱,有多少钱就资助多少学生,把农村学生找到以后一一配对,这是传统型的。但这个过程当中对公益组织来说很大的困境,第一,公益组织的成本谁来买单?第二,这样的事情往往做得假大空,中间很多受帮助的学生只拿到了钱,但受到了伤害。还有是很难真正评估哪些人需要帮助。倡导型项目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在逻辑设计上有不同,我们主要考虑到的是我们把媒体引进来,让媒体去帮助我们去寻找一些有需要的学生,同时,我们把公众号召起来,让更多公众经过选拔和培训之后成为合格志愿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家访,之后有一对一的资助,然后整个公益组织的工作成本由企业来买单,这样的项目跟传统型的大学生资助项目是很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项目是鞋盒礼物这个项目,就是号召市民在家里不用放弃鞋盒里面放入指定物品,从圣诞节一直到春节期间由公益组织人一一安排送给小孩子,这是非常简单的项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动员更多人参与进来,同时不能伤害到服务群体的利益,这需要很多的考量。这个项目我们把它的模式叫“石头汤”模式,意思是说公益组织在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是一个主导者,而是一个赋权者,要想方设法发动社会的能动性,而不是天喊“你们大家要怎么样”,要让不同的群体参与进来为这个项目有所贡献。比如鞋盒礼物这个项目从开始的媒体宣传到市民的主动参与,到很多商家为鞋盒礼物提供仓储,甚至过程中是由车友会提供的,其他成本基本全部被社会消化了,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公益组织最应该做的协调工作。

  做这样一个项目设计时候必须要考虑两部分的内容:一个是我们所要影响的那些人他们到底要什么,还有就是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什么,我们到底能给什么。这是简图,我们分析了一下项目涉及的人群是哪些,比如媒体需要的是新闻点,那我们如何在项目当中为它提供相应的新闻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样的配合,诸如此类。做好实操型项目是对你服务的人群以及吸引加入到你这个项目当中的人群要有非常理性的分析,经过分析才有很好的推广。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体会,就是从最开始我们06、07年做项目时候有一个感觉是推不动,我觉得有很多组织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是我想做一件事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我想做一件事不知道怎么推,到底怎么办?转换一个思路。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有很多的成长,最开始作为一个被迫实操型的基金会我们是见钱眼开的,到处找钱,跟昨天我看到的很多NGO的情况一样,看到基金会眼都绿了,就说“你能不能给点儿钱啊”慢慢我们发现不是钱操控我们要做什么项目,而是我们到底为这个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有清晰目标自然有很多资源加入你。

  这个大会的主题是“理性公益多元发展”所以我也想跟同伴分享,基金会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基金会也可以有小而美的构造,只要在理性公益的前提下,相信无论什么样的社会组织都能够有非常好的发展。谢谢!

基金会公益项目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